為全面落實省委書記王三運同志在天水調研時提出的積極承接東部產業戰略轉移的指示精神和去年3月24日縣四大組織龍山調研會精神,發展壯大龍山鎮皮毛產業,3月13日下午,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委書記劉長江,縣委副書記、縣長馬中奇,縣人大副主任馬毅峰,副縣長張海平及縣委辦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在龍山鎮召開龍山皮毛產業發展調研座談會。
座談會上,龍山鎮新廣皮毛加工廠、縣阿陽皮毛廠、縣裘革廠等6家皮毛加工企業和5家皮毛貿易企業負責人結合各自實際,分別就龍山鎮皮毛產業發展提出了具體的意見建議。
縣委書記劉長江主持座談會。在聽取皮毛加工貿易企業負責人發言后,劉長江指出,當前張家川發展皮毛產業具備“三大優勢”,存在“三方面的不足”。優勢在于:一是有一支隊伍龐大、能吃苦耐勞、具有豐富經驗的皮毛販運大軍;二是環境容量大,后發優勢強勁;三是少數民族自治縣政策優惠。不足在于:一是交通區位條件不良;二是信譽和工業環境不良;三是自身有帶動能力的產業和大企業少。
劉長江強調,張家川發展皮毛產業面臨“兩大機遇”和“兩大需要”。兩大機遇在于:一是東部皮毛加工業產業轉移。張家川處在西部地區,緊鄰皮毛原產地,龍山鎮又是皮毛集散地,皮毛產業向張家川轉移,成本相對較低、效益較好;二是中央高度重視和支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兩大需要在于:一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二是搶抓機遇,實現富民強縣的需要。同時,發展皮毛產業,需要重視并解決好四方面的問題,即:活販運是基礎,深加工是核心,樹信譽是關鍵,重技術是保證。
劉長江同時就皮毛產業發展提出五方面的要求。一要深入調研,做好規劃。要專門成立皮毛產業發展協調領導小組,深入研究制約皮毛產業發展的問題。當前,要盡快完成皮毛產業園區的總體規劃,積極組織論證考察 。在五月份之前,確定皮毛產業發展的重點和方向,并聘請中國皮毛產業協會、知名皮毛加工企業和全縣皮毛行業人員進行論證,廣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見建議。二要抓主抓重,建好園區。一是啟動污水處理廠建設,盡快論證污水處理廠選址,做好前期工作,爭取在今年底或明年初開工建設;二是抓好龍山皮毛市場遷建,要按照皮毛產業園區規劃,科學設置貨棧交易、牲畜交易、皮毛交易等功能區,將龍山皮毛市場整體遷入皮毛產業園區;三是做好園區內供水、供電、供熱、網絡、道路、河堤改造及場地平整等“六通一平”工作。三要外引內聯,扶持企業。一是“架金橋”。皮毛貨棧上聯加工企業,下聯廣大皮毛販運戶,是做活皮毛產業的一座“金橋”。要深入研究規范貨棧的組織運作形式,成立皮毛販運專業協會,推動皮毛產業健康發展。二是“造大船”。縣內皮毛企業要互相聯合,從外部引進知名皮毛加工企業,積極尋求有投融資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的戰略合作者,通過兼并重組、新建生產線等形式,進行皮毛產品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做大做強皮毛產業。四要深化改革,搞活金融。金融瓶頸是長期制約全縣發展的難題。要盡快辦理貨棧和皮毛加工企業的土地證和房產證,支持皮毛加工經營企業以企業資產質押貸款,解決資金緊張問題。同時,縣政府要規范管理,皮毛加工經營企業要互相聯合,建立投融資擔保中心,積極協調金融機構為企業發放貸款。五要多措并舉,塑造形象。要組織成立皮毛產業協會,嚴格實行行業自律,行業協會要對全縣皮毛產業經營情況,定期不定期地進行指導服務和監督檢查,對講信譽、重質量、維護行業整體利益的企業要掛牌保護,對不講誠信、摻雜使假、損害行業整體利益的企業要督促整改,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政府要加強監管和指導,多措并舉,樹立張家川的良好形象。
縣委副書記、縣長馬中奇在會上就龍山鎮皮毛產業發展,提出三方面的要求。一要及早謀劃,做好園區規劃。各級、各部門一定要站在促進龍山鎮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快皮毛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盡快組織相關人員,深入調研,廣泛研究,科學制定園區發展總體規劃;要結合此次調研座談會上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進行再研究、再論證、再充實、再完善,進一步確定園區發展重點和具體工作措施,提高園區規劃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二要全力做好園區前期工作。圍繞園區總體規劃,龍山鎮要立即著手園區內土地征用及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住建、環保、工商等部門要為園區建設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三要全面啟動園區招商引資。要圍繞園區長遠發展,科學制定出臺園區一整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和辦法,定向招商、招大商;要適當選擇帶動能力強、有一定實力的企業入駐園區,提升園區對外影響力和整體競爭力,以優質的服務和良好的環境吸引縣內外廣大客商投資發展龍山鎮皮毛產業。
馬中奇最后要求,龍山鎮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充分認識縣委、縣政府發展龍山皮毛產業的信心和決心,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搶抓各項有利的政策和項目機遇,借助自身發展優勢,做好做大皮毛產業這篇大文章,合力推動龍山鎮經濟社會大發展、大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