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銀川3月30日電(記者艾福梅)由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醫研究院開設的“回醫病區”29日正式開診。這是繼在“中國回族之鄉”吳忠市設立回醫中醫院后,寧夏醫療部門推出的另一個研究、發展、推廣回族醫藥的窗口。
走進寧夏中醫研究院“回醫病區”,綠色的墻面、獨特的拱門映入眼簾,隨處可以感受到濃郁的回族特色。針對回族患者的特殊習慣,病區中還開設有禮拜堂和沐浴室,服務于此的醫護人員也均是回族。
據中醫研究院院長黃涌介紹,“回醫病區”是積極發揮回醫特色療法,融合回醫針灸、香藥、食療、熏蒸等特色療法與中醫傳統療法及現代康復醫學于一體的特色病區,設床位40張,門診開設回醫內科、針灸、骨傷等專科。目前醫務人員已經掌握了4種回醫療法,將應用于特殊患者。
中國回族醫藥學的發展,相伴于中阿醫藥交流,而中阿醫藥交流最早可追溯到西漢。在寧夏6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著220多萬回族人民,其中蘊藏著豐富的回族醫療的療法、偏方、食療、民諺等資源,具有研究回族醫藥的良好基礎。
然而,由于回醫相關文獻少、理論體系不完整、不系統,特色診療技術的臨床應用匱乏,發展明顯滯后于蒙醫、藏醫等其他民族醫藥,寧夏的回醫發展也停留在文獻、診療技術的搜集、整合階段。
近年來,寧夏醫療部門充分發揮自身特色,大力推進回族醫藥發展。
“"回醫病區"是回醫藥發展的一個亮點,此后將會進一步展開回醫藥研究、回醫藥人才培養的工作,同時將加強與阿拉伯國家在醫藥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共同促進回醫事業的發展。”黃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