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秘書長崔波近日主持召開寧夏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座談會。會議聽取了優質糧食等13個產業指導組關于各產業發展情況的匯報,討論研究了13個特色優勢產業今后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技術重點、經營機制和政策措施等。自治區副主席郝林海、自治區主席助理劉云參加會議。
近年來,寧夏因地制宜,形成了優質糧食、枸杞、清真牛羊肉、奶產業、馬鈴薯、園藝、適水、葡萄、種業、紅棗、牧草、蘋果、道地中藥材13個特色優勢產業。自治區黨委、政府把推動13個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增效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主攻方向,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加大政策扶持,增加物質投入,強化科技支撐,落實工作措施,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迅速,特色優勢產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83%以上,帶動了農業農村經濟全面繁榮。但寧夏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規模和效益尚處在較低層次,各產業之間發展不平衡,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可持續發展的難題需要進一步突破。
會議指出,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增強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的信心和決心,堅定不移地走“一優三高”之路,在三大示范區建設13個特色優勢產業發展上取得新突破。
會議決定,強化13個產業指導組責任,確定各產業指導組組長為該產業發展的第一責任人,專家組負責技術指導,增加相關部門為產業指導組成員,做到行政指導和技術服務相銜接,以指導組推動產業發展責任的落實,帶動“一個產業一個規劃、一套扶持政策、一支研發隊伍、一批龍頭企業、一個物流體系”的作用更好發揮。各產業指導組要進一步修改完善產業發展推進方案,突出今后3年至5年產業發展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技術攻關與推廣、機制完善、政策扶持四個重點,切實解決帶有全局性、關鍵性的問題。要把人才培養和人員培訓作為產業發展推進方案內容之一,明確培養專業、類型和方法。要建立科研人員與企業、農戶與企業利益風險共擔工作機制,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在推動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實現共贏。本著“長短結合、不斷積累”的原則,在13個特色優勢產業分別建立重大科技專項,每個專項每年安排一定資金,逐步解決階段性的重大技術問題。要研究探索產業發展經營模式,形成有自身特點、多鏈條的服務體系,打響品牌,贏得市場,加快產業發展步伐。各縣區要進一步明確自己的特色優勢產業,走差異化發展路子,彰顯自己的特色,下功夫抓好潛力大、效益好的產業,爭當產業發展的“領頭羊”,推動特色產業整體上水平。各產業指導組要結合各縣區發展實際,指定明確具體產業牽頭發展縣區,確保各產業形成你追我趕、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為特色優勢產業差異化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