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淘寶電器今年初至今銷售額超200億元,雖然低于京東去年宣布的300億元營收,但增長更快;淘寶商超同樣發展迅速,有望在2013年超越1號店。
天貓總裁張勇向《財經》記者透露,現在還沒有將商超分拆出來的確定打算。但商超業務已經比較成熟,天貓商超三個月的回頭率可以做到25%。
除了垂直領域外,阿里巴巴還會做戰略布局上的分拆調整,代表則是無線業務部的分拆。
一位一淘的員工告訴《財經》記者,他明年將被抽調到新籌建的無線團隊。該員工稱,馬云對無線、數據的重視達到不可思議的程度,他提出讓“無線打敗淘寶”(指移動端流量超過PC端),內部只要跟無線有關的項目一律放行。而本次將無線獨立,也是希望能夠更好地掌握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新興流量。
類似的例子還有,阿里巴巴可能會成立專門負責電商導購、商品百科業務的部門或分公司,與現有的購物搜索(一淘)共同成為阿里巴巴電商體系的“基礎設施”。這些將和分拆而出的淘寶旅游、無線一起環繞在“平臺”系統的周圍,形成衛星群。
對于集團最有價值的資產支付寶,去年已拆出旗下集分寶。集分寶目前為獨立公司。“未來支付寶還可能會繼續再拆出1家-2家公司。” 淘寶一位負責市場營銷的高管稱。
另有阿里小額貸款業務,2009年從B2B拆分后納入阿里巴巴集團,并為此成立了“阿里巴巴金融”事業部,以作為戰略項目獨立運作。目前該事業部旗下擁有兩家小額貸款公司,已實現單日利息收入100萬元。阿里金融被馬云定位為“支撐整個未來”的業務,發展潛力很大,未來也可能被分拆出來,和支付寶共同構成阿里金融圈。
唯一還沒有明確分拆計劃的是數據業務。目前在淘寶、支付寶構架下各有兩個數據部,負責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同時,阿里云事業群負責數據基礎設施的開發。
圍繞“平臺、金融、數據”的戰略步驟,阿里巴巴集團的分拆計劃也將分梯次進行。上述內部人士稱,馬云所說的30家公司不會在一年內完成,明年可能先拆成十幾家公司,后續還會繼續拆分,最終形成30家公司的理想運營模式。分拆后,將繼續實行總裁加董事長的層級管理架構。馬云、曾鳴、彭蕾、陸兆禧等幾位高管將分別以董事長身份各自分管2家-3家公司。
用曾鳴的話來說,未來阿里巴巴的組織架構和內部公司間的協作將像互聯網一樣,網狀、并發、實時協同。
但是,如果沒有好的生態機制,就不可能長出新的物種,也就是用于分拆的垂直業務。
重建生態系統
在一個生態系統內,“蝴蝶效應”時常發生,如何讓生態系統內的每一個個體都具備抗干擾能力?
馬云最近似乎幡然醒悟,他在阿里巴巴集團組織部年會上反思:這兩年阿里的決策體系有點像政府,通過自己的促銷手段和一些政策調節整個市場,這跟政府拍腦袋出政策沒什么區別。阿里要回歸到市場機制、市場體系中去,要發揮企業家的精神,發揮660萬賣家的精神。阿里自己則建好公民社區——制定規則、做好監管,只在必要時出手彌補市場缺陷。
所謂市場機制,就是自然的優勝劣汰。張勇稱,這就需要改變過去對店鋪的等級和銷量排名為排序的搜索機制和流量競價機制,而以商品本身排序,跟店鋪質量和口碑、跟商品的評價指數掛靠。同時,以用戶個性化需求為核心,弱化目錄和搜索,把整個淘寶平臺變成超大的用戶導購系統。“最終,馬太效應通過市場區隔完成,而不是任何流量都被大客戶壟斷。”
張勇認為,未來的生態結構要調整為兩頭大賣家、中間小賣家,大力扶植“腰部賣家”,從金字塔變成“扁平化”的淘寶。這也是馬云一直強調的“小而美”和“雙百萬”計劃,即在內部培養出100萬個營業額為100萬元的賣家。
當然,這還只是阿里巴巴內部機制的調整。曾鳴的希望是:“未來三四年,通過一個SNS機制完成淘寶大部分的商品跟瀏覽的互動。也許未來淘寶總流量的三分之一是類目,三分之一是搜索,三分之一是SNS社區化的互動。”
在阿里生態系統,SNS體系成為市場機制得以順利實施的基礎。因為沒有足夠流量就談不上市場的公平與否。
但是,阿里巴巴在SNS上是失敗的。從最開始的“雅虎關系”到去年推出的“湖畔”和“來往”社交客戶端,無一不銷聲匿跡。
目前,阿里的外網入口依然被360、騰訊、微博、蘑菇街、美麗說等網站所占據,阿里從別的地方拿不到更好的流量,只能花錢去買。阿里的一名離職員工說:“現在一淘到處在找人合作,接管各流量來源的電商頻道。想想也是,沒有流量怎么做搜索呢?大淘寶的流量來源是個大難題。”
對于SNS,馬云也很著急,并一直強調“SNS還得辦”。但怎么辦,馬云自己也沒想清楚。
目前主要靠內部自發形成SNS體系。有兩種途徑,一種是通過收購獲取SNS產品。今年8月,阿里資本4000萬美元投資社交應用陌陌,這款應用被認為是國內最有可能與騰訊微信競爭的移動聊天、交友平臺。11月,有消息稱阿里巴巴將入股新浪微博公司。
另一種方式就是開放內部有SNS屬性的頻道給外部團隊運營,淘女郎就是一個成功案例。半年以來,陳志剛和他的秀豆網團隊一直在杭州阿里巴巴總部為淘寶的淘女郎頻道改版而加班工作。淘女郎是淘寶上諸多為服裝鞋帽拍攝廣告圖片的模特的統稱。在淘寶,經過認證的淘女郎有4萬多人。
過去的淘女郎頻道是一個中介平臺,有需求的商家可以在平臺上搜索并聯系適合的模特。半年以前,這個定位發生了改變。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財經》記者,淘寶最應該SNS化的就是淘女郎,因為淘女郎對應的是精準人群,更能引導消費。未來將構建一個SNS平臺,幫助這些女孩在全網(如微博、人人網、微信等)做網模真人秀的展示,讓她們火起來,并最終把來自各個網站的點擊導回淘寶成交。
淘女郎頻道負責人彤彤向《財經》記者透露了一些數據:在新浪微博上,粉絲1萬人以上甚至10萬人的淘女郎數量很多。
上半年推出“一鍵分享”功能,淘女郎可以把商品同步分享到花瓣網、愛麗網、新浪和騰訊微博,現在淘女郎的訪問流量已經達到了每天80萬,其中很大部分都是通過外鏈回流的。
這樣,淘女郎就能在未來成為阿里巴巴的SNS入口之一,為其輸送流量。阿里巴巴正在多處布局這樣的流量入口,比如“淘創意”頻道。《財經》記者獲悉,以獲取新流量、增強SNS屬性為目的與阿里巴巴深度合作的外部團隊遠不止秀豆網一家,這些團隊大都從頻道改版介入,進而提升平臺功能及向全網拓展。
SNS一旦形成體系,不僅可以帶來外部流量,還可以帶來更充分的數據交互,從而更精準地確認商家的信用,實現優勝劣汰。
信用機制,是馬云目前比較倡導的一種市場機制。中小賣家一旦具備一定信用,就可從阿里金融那里獲得小額貸款。這也算是阿里生態系統對中小賣家的一種補貼。如同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阿里巴巴可利用金融、SNS、搜索等多種手段調節市場,以達到生態系統的平衡。
這一切賴以存在的基礎和土壤是數據。
淘寶商業智能部資深總監車品覺告訴《財經》記者,現在阿里巴巴的數據是割裂的,只有淘寶、天貓、一淘彼此數據共享,支付寶和其他子公司都無法共享。之所以如此,是為了保證數據安全,未來這些數據將被打通。
打通之后,數據分析所得到的結果將更加精準,市場機制和信用機制也將更好地發揮作用。
如果這一切都能順利實施,阿里巴巴就通過分拆獲得了適應新經濟時代的分布式組織架構,又通過市場機制的重建達到了生態系統的平衡。這將使阿里巴巴成為可以孵化多種業務的生態系統,包括B2B、B2C、C2C、C2B等。它的膨脹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