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主命孝敬父母 遵圣訓善待雙親
來源:
時間:2013-04-08
點擊:
我來說兩句
真主說:“你的主曾下令說:你們應當只崇拜他,應當孝敬父母。如果他倆中的一人或者兩人在你的堂上達到老邁,那么,你不要對他倆說:‘呸!’不要呵斥他倆,你應當對他倆說有禮貌的話。你應當必恭必敬地服侍他倆,……”《古蘭經》(17:23-24)
一個人往往在自己的領導或老板面前點頭哈腰、百依百順,殊不知父母的地位比這些人更高貴,更值得我們尊敬。如果說這些人執掌著自己的工資、福利、待遇,那么父母將掌握我們兩世特別是后世的幸福。穆圣說:“天堂在母親的腳下。”在今世,我們如果得罪了自己的上司,大不了炒魷魚,換工作,但如果惹怒了父母,到了只有天堂和火獄兩條路的后世,我們將逃向哪里呢?那時忤逆父母者,除了火獄外別無他路可走。艾卜·胡萊勒傳述:穆圣說:真倒霉,真倒霉;一個人遇上一雙老邁的父母,或者兩個之一的老邁,然而他卻沒有盡到孝敬他倆的責任而進入天堂。(穆斯林(故趁父母在世的時候,應將他們當做寶貝善待,而不要視為包袱,因為借孝敬父母,真主會讓我們進入純恩不朽的天堂,難道世界上還有比這更好、更劃算的事情嗎?如果天堂有捷徑,那么它就是孝敬父母。
穆斯林孝敬父母在于感恩真主。真主說:“我曾命人孝敬父母;他的母親,辛苦地懷他,辛苦地生他,他受胎和斷乳的時期,共計三十個月。當他達到壯年,再達到四十歲的時候,他說:‘我的主啊!求你啟示我,使我感謝你所施于我和我的父母的恩惠,并行你所喜悅的事。……’”《古蘭經》(46:15)真主的啟示明確指出,在人的生命旅途中——他的欣然出生和健康成長,乃至他的挺然立世,他的所有成就和幸福,都飽含著父母的恩情。父母為子女盡責,子女對父母行孝,這乃是人倫的常道。為人父母者,對子女的成長付出畢生的艱辛,對他們的生活、工作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懷。所以為人子女者,不管自己是尚未涉世的孩子,還是已到中年、壯年,到在父母面前噓寒問暖,講述自己的成功和快樂,都會是父母的極大安慰。當父母已達暮年,使父母的衣食住行無憂,對子女兒孫再無牽掛,這是最起碼的孝敬父母的表現。虔誠的穆斯林會領悟到,父母營造的溫馨家庭、子女在他們悉心呵護下的成長,這一切乃是真主的恩惠,因此對父母的孝敬,首先就是在感謝真主的恩惠。
穆斯林孝敬父母是信仰的體現。真主說:“你們當崇拜真主,不要以任何物配他,當孝敬父母,當優待親戚,當憐恤孤兒,當救濟貧民,當親愛近鄰、遠鄰和伴侶,當款待旅客,當寬待奴仆。真主的確不喜愛傲慢的、矜夸的人。”《古蘭經》(4:36)在《古蘭經》的許多章節真主都對我們提出了必須孝敬父母的要求,而每談到孝敬父母,必先提出歸信獨一真主這一前提。穆斯林是因真主的命令而履行孝道,歸信獨一的真主乃是孝敬父母的思想基礎,因此孝敬父母便是信德的體現。顯然,如果沒有盡力履行這項主命,則是信德不完備的人,也就不是合格的穆斯林。
穆斯林孝敬父母是蒙主喜悅的保障。真主說:“你的主曾下令說:你們應當只崇拜他,應當孝敬父母。如果他倆中的一人或者兩人在你的堂上達到老邁,那么,你不要對他倆說:‘呸!’不要呵斥他倆,你應當對他倆說有禮貌的話。你應當必恭必敬地服侍他倆,……”《古蘭經》(17:23-24)真主的啟示告訴我們:父母健在時應當竭盡孝道,要言語溫和、關懷備至,要在物質上和精神上盡可能使他們得到滿足。穆圣說:“誰的父母或他倆中的一位與其同堂而且是滿意的,則天堂之門為誰開放,誰的父母或他倆中的一位雖與同堂但卻是惱恨的,則火獄之門為誰開放。”(艾奈斯傳述)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取得雙親的喜悅,也得到真主的喜悅。穆圣說:“取父母的歡心,必蒙主喜。惹父母的惱恨,必觸主怒。”(阿卜杜拉·本·歐麥爾傳述)又說:“天堂就在父母的腳下!”(艾哈邁德傳述)從這里我們又進一步理解到,父母在世,是子女行孝最寶貴的時光,是每個做子女的人必須珍惜的。
穆斯林孝敬父母必須堅持信仰原則。真主說:“如果他倆勒令你以你所不知道的東西配我,那么,你不要服從他倆,在今世,你應當依禮儀而奉事他倆,你應當遵守歸依我者的道路;惟我是你們的歸宿,我要把你們的行為告訴你們。”《古蘭經》(31:如果父母有悖于伊斯蘭信仰,子女依然依禮儀侍奉,但不可順從而成為以物配主者。圣祖易卜拉欣受命傳教的時代,社會上崇拜偶像之風異常強烈,他的父親崇拜偶像并制作偶像供他人膜拜。面對信仰與親情的抉擇,他選擇的是服從真主而不是服從父親的昏聵。(見《古蘭經》第6章、第21章)但是,真主要求的只是對不歸信真主的父母“不要服從他倆”,要“依禮儀而奉事他倆”,并非要斷絕親情。據艾斯瑪·并蒂·艾卜·拜克爾的傳述:她說:“在安拉的使者和多神教徒簽訂侯代比亞協定時期,我的母親來看我,她當時是一個多神教徒。于是我去向安拉的使者請教是否可接待她。至圣當即允許了。”(兩大圣訓集)一個人由非穆斯林成為穆斯林在思想意識上的轉變,并沒有也不可能改變他與父母間的骨肉親情,因此加入伊斯蘭后依然應該孝敬父母,應該繼續擔負在物質上和精神上奉事父母的義務。當然,這時孝敬父母的方式必須不違背信仰原則。比如對父母的感謝不能忘記真主的恩典,不能給父母磕頭、敬酒,不可供奉祖先牌位,不可為已故的先人燒香、焚化紙錢,不能祈求已故先人對后代的蔭蔽等。
穆斯林孝敬父母兼顧兩世吉慶。我們孝敬父母不僅限于物質上的奉養和精神上的慰藉,更要時常真誠地向真主祈禱,祈求真主的慈憫。比如,虔誠的穆斯林堅持每日五時拜功,拜后要為今后兩世祈禱,首先祈求道:“主啊!求你饒恕我和我的父母……”虔誠的穆斯林在履行各種善功之后,又經常祈禱道:“我的主啊!求你憐憫他倆,就象我年幼時他倆養育我那樣。”《古蘭經》(17:24)一個身心潔凈的人虔誠敬意禮拜真主并努力完成各項善功,從而得到真主的喜悅,他的祈禱是最能得到真主應答的,真主的慈憫必定不斷地降臨于清廉的子女和他的父母身上。真主說:“自己信道,子孫也跟著信道者,我將使他們的子孫與他們同級,我不減少他們的善功一絲毫。每人應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古蘭經》(52:21)因此,孝敬父母的穆斯林時常祈求道:“……我的主啊!求你啟示我,使我常常感謝你所賜我和我的父母的恩惠,并使我常常作你所喜悅的善功,求你借你的恩惠使我得入你的善良的仆人之例。”《古蘭經》(27:19)
穆斯林孝敬父母必須謹遵主道,勤于功修。人在離開頓押之后等待著復生日的清算,并依其在頓押上的功過決定最終的歸宿。因此亡者的需求只是得到真主的赦宥和慈憫。向真主的祈求能否得到真主的允諾,這要取決于祈求者自己的善功和他的意念。因為忽視拜功的人和身染“哈拉目”身負罪惡的人,真主不應答他的祈禱,他的父母也就得不到真主的慈恩。沒有善功、違背真主禁令、舉伴真主的人,向真主的祈求是徒勞的。人在物質的和精神上的享受僅限于頓押上,一旦離開頓押,任何豐盛的美餐或宮殿般的墳墓,亡人都享受不到,受用者只是活著的人。亡人所能得到的,只是其優秀的子女向真主的祈禱。穆圣說:“當人一旦亡故,其一切功修已經終止,只有幾件事則不然,一是他(她)施濟過的財物,其回賜將川流不息;二是他(她)傳播的知識,繼續有人受到教益;三是他(她)留下的優秀子女,經常為其祈禱。”《穆斯林圣訓實錄》可見,努力使自己成為善良的仆人——清廉的子女,才是真正的孝子;無論父母健在或已經離世,時常向真主祈禱,才是履行孝道應盡的義務。
穆斯林孝敬父母必須善待其親朋。曾經有人問穆圣:“主的使者啊,父母去世后,還有什么方法可以孝敬父母?”穆圣說:“給父母做杜阿,為父母求恕饒,履行父母的遺囑,接濟父母的近親,尊重父母的朋友也是行孝。”(艾布達伍德)在去麥加的路上,阿卜杜拉·本·歐麥爾遇到一個游牧人。阿卜杜拉向他到了賽倆目,并讓他騎上了自己的一頭驢,還把自己頭上的纏頭巾拿下來送給了那人。通行的人對他說:愿安拉慈憫你!他們這些游牧人就喜歡占小便宜。阿卜杜拉說:“這個人的父親曾是家父歐麥爾·本·汗塔布的朋友。我聽安拉的使者說過,最好的善待就是一個人接續他父親的朋友的家人。”(穆斯林)這種對父母孝敬的延伸與發展使人們受益無窮,奠定了社會和諧的基礎。
穆斯林的孝道特別強調忤逆父母是大罪。忤逆父母是指做子女的以其言行違背、傷害父母,對雙親態度專橫。侮辱謾罵,在處理事情中橫行霸道、挑剔老人、欺騙老人、呵斥老人、厭惡老人等,伊斯蘭把忤逆定為“最大的罪惡”。穆圣說:“你們知道嗎?最大的罪惡有哪些?”大家說:“是啊!主的使者告訴我們吧。”穆圣說:“是舉伴真主、忤逆父母”。(布哈里、穆斯林)據傳,一個人來到穆圣這里,他說:“主的使者啊,如果我每天禮五時拜,每年封齋月的齋,我也交納了天課,我也完成了朝覲,那么對我還有什么呢?”穆圣說:“凡是這樣做了,就是同先知、誠實者們、先烈們、清廉者們在一起的,但是忤逆父母者例外。”(艾哈邁德)可見,穆圣對忤逆父母看得多么嚴重,即使一個人認真完成了宗教功課,假如他忤逆父母也是進不了天堂的。
各位多斯提:我們一切善功都是為了取得真主的喜悅,因此,我們必定把真主命令的孝敬父母牢記于心。這種基于遵從主命的孝道,是高尚的、純潔的。虔誠的穆斯林必定是孝敬父母的人,而以正確的意念和正確的方式履行孝道的人,也正是在增加他的善功的份額,復生日他必將與他的父母同享樂園的永久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