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6日至11日,根據去年底在京召開的“開展運河古道上的穆斯林文化活動”座談會精神,由中國伊協副會長兼秘書長郭承真、中國伊協副會長洪長有帶領運河伊斯蘭文化調研組一行5人赴江蘇、山東兩省運河沿岸相關地區,開展運河伊斯蘭文化調研。
本次調查內容包括各地伊斯蘭教傳入時間,運河沿岸清真寺數量、文獻資料,穆斯林人物、傳說、典故,穆斯林村鎮,著名穆斯林商號,伊斯蘭教育的歷史發展和現狀等。調查地主要有江蘇省南京市、鎮江市、揚州市,山東省棗莊市、濟寧市、臨清市和德州市等。
期間,調研組初步考察了各地穆斯林村鎮、清真寺、博物館、古墓、碑刻,走訪了運河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伊斯蘭教教職人員、鄉老和曾勞作在運河上的纖夫,召開了揚州、濟寧和德州運河伊斯蘭文化座談會,收集了大量與運河伊斯蘭文化相關的文獻資料。大家認為,運河伊斯蘭文化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包含運河伊斯蘭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是伊斯蘭教在積極適應中國傳統社會的歷史進程中,伊斯蘭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具有獨特價值的伊斯蘭文化。當前,在黨中央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開展運河伊斯蘭文化研究工作,順應了新的時代要求,反映了對我國伊斯蘭文化發展新領域的積極開拓,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和現實意義。兩個會議上提出,要進一步確定好運河沿岸重點城市,以各地清真寺志、人物志和穆斯林村鎮志為基礎,以圖片、影像、文字等多種形式挖掘和弘揚運河伊斯蘭文化,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文化宣傳和研究格局。
中國伊協顧問、江蘇省伊協會長伍貽業,中國伊協副會長、江蘇省伊協副會長達慶利,中國伊協副會長、山東省伊協會長王樹理,中國伊協副秘書長兼研究部主任張廣林,中國伊協副秘書長、山東省伊協副會長兼秘書長張瑞正等參加了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