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在貴齋月里守齋戒,是遵奉安拉的命令執行提升信仰和修身養性的功課。
對于不守齋戒的穆斯林,那是他們個人拒絕安拉命令的罪過,這個題目與他們無關,因為不存在行為當或不當的問題;對于守齋戒的人,這是提醒他們把功課做得盡量完美,建議他們避免不當的行為,以期獲得盡善盡美的回賜。這七件不當的行為如下:舉意張揚,封齋延誤,拜功疏忽,言行無阻,視線不斂,耳根不凈,心不在焉。
第一、舉意張揚
每天封齋必須舉意,至少說:“我為安拉,今日把齋,求安拉慈憫。”這是個人以心靈與安拉的溝通和向安拉的許諾,不必大張旗鼓讓外人知道。個人默默舉意封齋是圣行,因為先知穆圣本人和他的弟子們當年都是這樣,以后的眾賢者以及歷代大伊瑪目都是遵循圣行,恪守齋月每天在晨禮前默默做都阿宜和為當天齋戒舉意的優良習慣。大學者穆敏尼納·哈夫薩確認的圣訓說:“在晨禮前沒有舉意的齋戒,不成立。”《艾哈邁德圣訓集》后代的法學家把這個圣訓正式列入功修教法大全,成為齋月功修條件的法制。有些地方的穆斯林,齋戒前當眾大聲發誓封齋,一大家人或者一群人由一人領隊集體做都阿宜宣誓舉意封齋,均為自創行為,違背圣訓和教法。
第二、封齋延誤
封齋的時間必須在晨禮開始之前,聽到最近清真寺晨禮喚禮聲必須停止飲食,舉意封齋。在許多穆斯林國家,因為各寺晨禮的喚禮聲稍有幾分鐘的差異,有些人根據最遙遠能聽到的微弱聲音為借口,拖延封齋時間。這個錯誤導致一天齋戒失效。《古蘭經》對封齋時間的規定說:“可以吃,可以飲,至黎明時天邊的黑線和白線對你們截然劃分。然后整日齋戒,至于夜間。”(2:187)這個“至黎明時”與晨禮開始的時間是一致的,因此根據晨禮的喚禮聲起為標志比較可靠。有許多地方,習慣把第一次晨禮喚禮聲提前,為的是讓人們起床和做小凈,所以不能把提前的喚禮作為封齋的時間。那么,禮拜前的“內邦克”應當是最后的期限了,那是進入晨禮拜功前的最后召喚。根據圣行,在聽到最后一次喚禮聲時,手中最后一口飲食允許吃下去,這時封齋也為合法。這里要提醒穆斯林注意的問題是,封齋必須有明確的截止飲食時間,不許可找任何借口延誤,否則失效。
第三、拜功疏忽
在五項功修之中(即念禮齋課朝),拜功居先,齋功次之,說明其重要性的先后。有人在齋月里,只守齋戒而不禮拜,這是顛倒的功修關系,把更為重要的項目舍棄了,執行次一等的任務,使齋戒受虧空。另一種情況是,封齋之后貪睡,不參加集體晨禮,故意等睡足了覺,紅日高照時“還補”晨禮,或與中午的晌禮合并,拜功貴在及時,“按時禮拜”,還補是忽視拜功者的一種無稽說辭,是不被安拉接受的;并禮是在特殊情況下才可的特許,拜功是按時的、定時的絕不能自編一套禮拜時程,破壞制度。只守齋戒而不禮拜是不當的行為,而因為懶惰或貪睡疏忽禮拜也是不當行為。克服的辦法是,周圍的穆斯林互相勉勵和促進,雙方都能獲得安拉的喜悅和恩惠。《古蘭經》說,穆斯林在齋月期間,“你們當為正義和敬畏而互助,不要為邪惡和橫暴而互助。”(5:2)
第四、言行無阻
穆斯林不應當言行不謹慎,例如臟話假話連篇,行為肆無忌憚,尤其在齋月期間,不許可言行沒有阻攔,不負責任。先知穆圣說:“(齋月期間)如果不能戒備言行,安拉不需要他戒備飲食。”《布哈里圣訓集》語言是一個人品行的外部裝飾和內心表露,說話滿嘴臟字的人與邪惡的行為同屬一類性質,這二者都難以想象會出現在敬畏安拉的信士身上。先知穆圣說:“安拉說,阿丹子孫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自己個人,只有齋戒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我。我必為此而賞賜他。齋戒如同護身的鎧甲,守齋戒的人不應有令人厭惡的行為和大聲喧嘩。如果有人向他挑戰,出言不遜或準備打架,他應當說:‘我在把齋。我在把齋。’”
根據阿布·胡賴勒的傳述,先知穆圣指出,滿口胡言亂語、行為不檢點胡作非為者都是“愚昧”的表現。當愚昧進入一個人的心靈,使他言而無信,謊話連篇,對別人背談和誹謗,罪惡表現在口舌和四肢上。這樣的情況發生在不守齋戒的人身上,也許不為奇怪,但確實不應當出現在守齋戒信士的身上。言行無阻應當是齋月期間的大忌之一。
第五、視線不斂
安拉賦予人類極大的感官自由,耳聽目染聲色之娛都是隨心所欲,但是伴隨自由的是人的理智約束和道德責任,安拉對人的恩賜雖然豐厚,也有監控和管理措施。《古蘭經》說:“你不要隨從你所不知道的言行,耳目和心靈都是要被審問的。”(17:36)猜想,古代的人們可能提出過疑問,耳目和心靈怎么可能被審問呢?現代的人比較容易理解這段經文了,因為可以想象安拉比計算機科學家更加聰明,能在人的耳目和心靈中安裝上言行活動的音像“記錄器”,以備復活日用作證據。
我們聰慧的耳目、神游的心靈和奇巧的四肢,都是安拉特賜給奴仆的有效工具,我們的使用必須為主人負責,最后將受到全面審問和清算。以視線為例,應當怎樣使用眼睛看周圍世界,取決于一個人的道德觀念和心靈動機。在今日市場經濟興旺的花花世界里,對于正經人,為了躲避墮落的誘惑,頹廢文化的展示是不應該多看一眼的,例如袒胸露背的女子色相。還有些人,齋月期間增加休息時間,休息的方式是看電視連續劇,劇情緊張,誘惑難當,也應屬于視線不斂的錯誤行為,有克制的必要。如果平常有這個壞習慣,那么,齋月正是優秀品行鍛煉的好機會,因為邪視產生邪念,邪念而又生邪心,罪惡的發源地由此而生。先知穆圣說:“那些人是為了安拉而克制飲食,也克制貪欲的誘惑。”
第六、耳根不凈
我們都知道,伊斯蘭禁止信士聽音樂,這表明,伊斯蘭承認音樂有震蕩人心的魅力,最容易把人心引向邪惡。 有一段經文說:“有人購買無謂的談話,以便他無知無識地使人背離安拉的正道,而且把它當作笑柄。這等人,將受凌辱的刑罰。”(古蘭經,31:6)學者們對這段經文的詮注,確定為下流音樂和淫穢歌曲。可見,伊斯蘭不是對音響藝術無知,而是徹知其罪惡的誘惑力,引人墮落。音樂被人理解為創造性的藝術天才,但在安拉看來是安拉的創造物和賦予人類的能力,音樂的本性具有強烈的誘惑性,恰如“無謂的談話”,使人理解和觸動,但極無聊,具有惡魔性質的考驗,引向背離主道的歧途。在圣訓中,音樂被列為墮落的行為,例如先知穆圣說:“在我的穩麥中,將來有人使不合法(哈倆姆)的事物合法化,例如通奸、(男人)穿真絲、飲酒、玩弄樂器。”《布哈里圣訓集》這些顯然都是被禁止的行為,音樂在其中,但以后穆斯林社會將出現某些腐敗的人,他們將把非法的行為合法化,企圖改變伊斯蘭的性質。先知穆圣的預言和警告今日看來,許多已經成為真實的兌現,足以引起這個時代穆斯林的高度警惕,齋月期間應當把先知穆圣禁止的淫樂黃歌列入鍛煉剛強性格的功修內容。
第七、心不在焉
雖然隨大流把齋,但心不在焉。有許多穆斯林集中的地方,有全社會守齋戒的風氣,白天公開吃喝遭到人們白眼和譴責,有些人隨大流跟著家人或社會習慣而守齋戒,不嚴肅,不認真,對齋月的守則、規定、制度、日期、時間,沒有興趣,一問三不知。即使是十歲兒童,如此沒有心意的齋戒等于無效齋,只是白白忍受饑渴之苦。對心不在焉守齋戒者,可能責任不在自己,應當有人對他勸告和解釋。如果知者不言,罪過轉移。
每年一個月的齋戒,是服從主命的功修。凡是參與堅守齋戒者,都事先早有決心,每天有舉意,指望獲得安拉喜悅和賞賜。以上七件事,是守齋者容易疏忽的陋習,在此提醒大家,并且祈禱安拉恩賜所有守齋者智慧,加深今世信仰,提高后世在天堂中的品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