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主在尊大的《古蘭經(jīng)》中說:“我曾命人孝敬父母;他的母親,辛苦地懷他,辛苦地生他,他受胎和斷乳的時期,共計三十個月。當他達到壯年,再達到四十歲的時候,他說:‘我的主啊!求你啟示我,使我感謝你所施于我和我的父母的恩惠,并行你所喜悅的善事。求你為我改善我的后裔。我確已向你悔罪,我確是一個順服者’。這等人,我接受他們的善功,我赦宥他們的罪惡,他們將成為樂園的居民。這是他們所受的真實的應許。”(46:15—16)
這段經(jīng)文解明了三件事情:一是穆斯林當孝敬父母;二是穆斯林當求真主襄助做真主喜悅的事情;三是穆斯林當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善后裔。其中與三件事情相關、最為關鍵的是孝敬父母。因為孝敬本身屬于真主喜悅的事情,也要通過孝敬前輩示范后人而改善后裔的德行。據(jù)伊本·阿巴斯傳述,先知說:“沒有憐憫弱小和不知道尊重老者的人,不屬于我們穆斯林。”(提爾密集圣訓)。可見,孝敬父母老人是不但是伊斯蘭教倡導的美德,而且是伊斯蘭教“伊瑪尼”的要求。
一、敬老愛老是行善
《古蘭經(jīng)》云:“你們當崇拜真主,不要以任何物配他,當孝敬父母。”(4:36)經(jīng)文中的孝敬父母,對于個人而言,就是自己的父母;對他眾人而言,泛指天下所有老人。要求穆斯林當敬重所有的老人。
首先,對老人的態(tài)度尤其考驗著每個人的信仰。《古蘭經(jīng)》云:“如果你們感謝,我誓必對你們恩上加恩;如果你們忘恩負義,那么,我的刑罰確是嚴厲的。”(174:7)。敬重老人就是尊重真主創(chuàng)造和人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就是順從真主。真主造化了人類,每個人必須經(jīng)歷生老病死。真主創(chuàng)造的生,同時也就注定了死。《古蘭經(jīng)》云:“他曾創(chuàng)造了死生,以便他考驗你們誰的作為是最優(yōu)美的。他是萬能的,是至赦的。”(67:2) 。敬重老人,就是對自己的敬重。
其次,在穆斯林看來孝敬父母、善待老人不僅是一種美德,是真主所命令的事情,更是信仰完善的一種體現(xiàn)。先知說:“信仰最完善的信士,也是其道德最良好的人。”(艾卜·達烏德圣訓)。伊斯蘭教要求天道與人道結合,崇拜真主是天道,孝敬老人是人道。據(jù)艾奈斯傳述:他曾問先知:“真主使者啊!施舍一張薄餅和禮一拜副功拜,哪個更良善?”先知說:“我認為施舍一張薄餅比禮一百拜副功拜更良善。”艾奈斯接著問:解決穆斯林兄弟一件困難和禮一拜副功拜,哪個更良善?先知說:“解決穆斯林一件困難,在我看來,是比禮一千拜副功拜更良善的。”他又問:主的使者啊!孝敬父母和做一件善事相比,你最喜歡哪一個?先知回答:“艾奈斯啊!‘真理已來臨了,虛妄已消滅了;虛妄確是易滅的’(17:81)。孝敬父母,在我看來是比做一千件善功更良善的事情。”所以說,敬重老人屬于勝過任何社會善行的功課。
第三,敬重老人是每個穆斯林義不容辭的職責。穆斯林敬重老人是報答和肯定老人的功績。作為穆斯林只講拜主而不講敬重老人,就意味著伊瑪尼沒光亮,不會得到真主喜悅。所以禁止對老人有任何不敬做法。據(jù)阿卜杜拉·本·阿目爾傳述,穆圣說:“大罪中有漫罵其父母”,人們問:真主的使者啊!人還會漫罵自己的父母嗎?圣曰“他漫罵別人的父親,那人就會罵他的父親;他罵他人的母親,便得到別人的回罵”。
第四,敬老不以信仰劃界限。伊斯蘭教孝敬老人的理念中,還包括不同信仰者。《古蘭經(jīng)》云:“如果他倆勒令你以你所不知道的東西配我,那么,你不要服從他倆,在今世,你應當以禮而奉事他倆……”(31:15),更不能因為信仰不同而疏離他們或不理睬他們。作為穆斯林要愛護老人、善待老人,盡心盡力贍養(yǎng)他們。一次,艾斯瑪依的母親探望她,她就詢問先知:我可以和她交往嗎?先知回答“可以交往。”就是應該得到善待。中國穆斯林先賢要求每個穆斯林要有達到“四善”:“能慈骨肉者,謂之獨善;能慈同教者,謂之兼善;能慈善外教者,謂之公善;能慈禽獸、昆蟲、草木者,謂之普善。”(馬注《清真指南》)其中“公善”就是要求善待敬重不同信仰的老人。
那么,怎樣對老人的敬重和愛戴呢?
首先做到尊敬。尊敬老人應該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不能因為相貌丑陋、生活貧困、身份卑微、能力低下而改變。據(jù)伊本·阿巴斯傳述,穆圣曾說:“只要孝敬的孩子仁慈地看他父母一眼,真主就會針對其每一眼而記錄下善功”他們說:如果每天看一百次呢?穆圣說:“是的,真主至大、至潔”。
其次做到順從。由于老人有著閱歷與經(jīng)驗并且充滿了對子女的無私疼愛,未成年時兒女應該盡量做到服從老人,取悅于老人。當兒女成年后,也要把老人的意見作為重要的參考。把老人作為一個家庭中的“權威”存在,維持家庭的和諧穩(wěn)定秩序。
第三做到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是難以報答的,但是只要真心誠意,盡心盡力使老人高興、感到幸福滿足,就盡到了責任。所謂真誠,就是要從內(nèi)心深處感激父母,經(jīng)常祈求真主賜福老人、寬恕老人;所謂盡心盡力,就是用自己的全部精力、智慧、財物、語言和行動取悅父母,侍奉老人。據(jù)阿卜杜拉·本·阿目爾傳述,穆圣說:“悅納養(yǎng)主寓于悅納父母中;惱怒養(yǎng)主寓于惱怒父母中”。
敬老愛老助老已經(jīng)成為中國穆斯林的傳統(tǒng)美德,是穆斯林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我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中,重視人倫道德、講究家庭和睦是我們文化傳統(tǒng)中的精華,也是中國穆斯林具有強大凝聚力與親和力的具體體現(xiàn)。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已成為中國穆斯林的一個準則。老人沒有了勞動能力,全社會就應該關心他們,有能力的人就應該照顧他們,讓他們幸福地度過晚年。我們要學會關心身邊的老人。在體現(xiàn)尊敬老人愛戴老人方面,我們能做的事很多:早晨起床、外出歸來,都主動向長輩說“賽倆目”;尊敬長輩,聽他們的話;有好吃的,先想到父母、老人;幫助老人做事等等。
敬老愛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盞燈;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時的一場甘霖。美德,其實就是需要幫助時,伸過來的一只溫暖的手;需要談心時,遞上來的一顆火熱的心;需要關心時的一句親切慰問。只有在這種世界中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間的溫馨與美好;才能遠離孤獨,才能欣慰地走完屬于他們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個世界充滿歡聲笑語,才真正實現(xiàn)伊斯蘭教追求的和平安寧。
二、贍養(yǎng)老人是主命
孝敬善待老人是主命要求,是后世秤盤上最重的功課之一,是在復生日獲得脫離進入天堂的必備功課。《古蘭經(jīng)》云:“如果他們中一個或者兩人在你的堂上達到老邁,那么你不要對他們說‘呸!’不要喝斥他倆,你應當對他倆說有禮貌的話。你應當畢恭畢敬地服侍他倆,你應當說:我的主啊!求你慈憫他倆,就像我年幼時他倆養(yǎng)育我一樣。”(17:23—24)
這段經(jīng)文告訴穆斯林怎樣對待老人和如何養(yǎng)育老人的問題。據(jù)伊本·阿巴斯傳述:“《古蘭經(jīng)》中有三處經(jīng)文的內(nèi)容需要兩者同時遵守,不可彼此分開”:
1、“你們應當順從真主,順從使者。”(4:59);
2、“你們應當履行拜功,完納天課。”(2:83);
3、“你應當感謝我,應當感謝你的父母。”(31:14)。經(jīng)文要求順主與順圣結合;禮拜與行善結合;感謝真主與感謝父母結合起來。拜主與養(yǎng)育父母相提并論,二者不可缺失。真主對人類有造化之恩,父母對我們有養(yǎng)育之恩。任何人從呱呱落地到蹣跚學步,再到長大成人,都離不開真主的恩典,父母的呵護養(yǎng)育。正如《古蘭經(jīng)》云:“我曾命人孝敬父母——他母親弱上加弱地懷著他,他的斷乳,是在兩年之間——你應當感謝我和你的父母;惟我是最后的歸宿。”(31:14)。當父母年邁時,做子女的理所當然地承擔起贍養(yǎng)義務。所以說,孝敬、愛戴父母是信仰真主的體現(xiàn),是最重要的善功之一。
據(jù)伊本·歐麥爾傳述,一個人來到圣人那里說:一個人來到穆圣跟前說:真主的使者啊!我蒙獲了莫大的罪,我還有“討白”嗎?穆圣問他:“你有母親嗎?”那人說:沒有。又問:“你有姑母嗎?”那人說:有。穆圣就說:“你孝敬她吧!”。先知說“天堂在母親的腳下”也旨在說明要善待、養(yǎng)育天下所有的父母老人。旨在強調贍養(yǎng)老人的重要。同時也要求對所有遠親近鄰行善,互相團結,互相憐憫。
一個人請教先知:父母對自己的兒女有多大權力?先知說:“父母是天園,也是火獄”,可見孝敬養(yǎng)育和取悅父母的貴重。反之,如果我們視老人為累贅,處處刁難老人,責備老人,甚至打罵老人,那么,在今世真主會使他不得安寧,到了后世,也會因為虐待老人而遭受火獄懲罰。因為在真主御前,父母的祈求是最受準允的。
孝敬養(yǎng)育老人是主命。據(jù)賽依德·本·穆賽布傳述,艾布·胡萊賴由于母親年邁體弱,而沒有隨同穆圣參加辭朝,而且他在母親有生之年沒有朝覲,直到母親去世后,他才完成朝覲功課。正如伊瑪目安薩利說:“不能同時承擔父母的費用和朝覲的費用者,或許他會去朝覲,其實他理應使父母的權利優(yōu)先于朝覲,這就是把重要的主命提前于次要的主命。”兒女應盡心竭力交還對父母的義務,敬重愛護養(yǎng)育老人從自己做起,營造關心老人、愛護老人、養(yǎng)育老人的社會氛圍,促進社會和諧。但是有的年輕人為了個人小家庭,不贍養(yǎng)老人,為了與父母爭房產(chǎn)而分家,大家斗毆、割斷親情關系;有的年輕人對父母老人的衣食住行不聞不問,這種喪失人倫、大逆不道的行為是伊斯蘭教所不允許的。先知說:“大罪就是舉伴真主,自殺和忤逆父母。”(布哈里圣訓)
努力盡贍養(yǎng)義務貴過為主道出征。據(jù)伊本·阿穆爾傳述,有一個人找先知,要求允許他參加為主道而進行戰(zhàn)斗。先知問:“你的父母均在世嗎?”那人說:“均在世。”先知說:“那么你就應該為他倆而奮斗。”(布哈里圣訓)可見盡己所能贍養(yǎng)老人的貴重。
穆斯林對父母老人的贍養(yǎng)照顧和體貼,還應該遠及老人的親戚朋友。也就是說,作為子女孝敬父母老人,也應該對老人們的親友恭敬。父母年邁,他們的親友也必然老邁,真正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就是說,對別人家老人的尊敬和善待,就等于對自家老人的尊敬和善待,這是天理。先知說:“誰不仁愛他人,真主就不會仁愛他。”(提爾米濟圣訓)。
贍養(yǎng)老人應注意三個層面:
1、身體上的照顧。如果雙親年邁行動不便或有疾在身,作為子女應盡心盡力去關照父母的飲食起居,要耐心護理父母的身體健康,無論日久天長不得厭煩。特別是照顧臥病在床的父母更是一件很艱巨的工作。但是正是在這大的繁難之中,真主會有大的恩賞。只有善良的、堅忍的、有福份的人才能得到。同時,我們通過自身的身體力行也能教育和啟發(fā)后輩,使孝敬老人的美德代代傳承,將來也可從中自受其益。有一段圣訓講:有人來見穆圣說:“我要追隨你為主道而出征”。穆圣問他:“你的父母還在世嗎?”他說:“是的”。穆圣說:“孝敬你的父母也是為主道而出征,也可得到為主道而出征的回賞”。伊斯蘭教重視尊重父母,尤其是母親。穆圣有一句名言曾說:“樂園就在母親的腳下”。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尊老敬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孔子在《論語》中提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由此可見,孝敬父母任何時代中高尚人格的標志,和待人接物所必備的道德標準。
2、經(jīng)濟上的支持。是指拿自己合法掙來的潔凈財帛來滿足父母正當?shù)奈镔|需要,盡力為父母的衣食住行提供方便。以上是父母健在時應做的基本孝道。伊斯蘭教提倡仁義忠孝是一個很現(xiàn)實的有利于世人的完美的宗教。
3、精神上的關心。作為穆斯林要自身清白、行為端莊以寬慰父母之心。同時提醒父母堅守信仰,敬主愛圣能享兩世吉慶。使父母能得到真主回賞將來永享天堂之樂,這是最大孝道。另外,要時常以和悅的面容溫良的言語對待雙親。
我國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規(guī)定,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jīng)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常回家看看)。這種屬于“精神贍養(yǎng)”要求,原來是道德范疇的約束,如今上升到法律規(guī)定的高度,是敬老養(yǎng)老的進一步重視。
老年人為社會奉獻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積淀了豐富的人生經(jīng)驗,他們應該受到全社會的尊重。我國已開始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切實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讓他們度過幸福、美滿、安詳、健康的晚年,共享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成果,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老人的智慧和經(jīng)驗是后人的寶貴財富,理應受到社會的尊重,需要我們?nèi)リP愛。尊敬老人既是對老人的關心與照顧,又是繼承前輩們“財富”的需要。
各位多斯提:讓我們穆斯林在新世紀高舉伊斯蘭教敬老愛老養(yǎng)老的旗幟,憑著我們虔誠舉意,獻出我們?nèi)康膼坌呐c孝心,弘揚尊老敬老養(yǎng)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為老年人安度晚年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讓世界處處閃動穆斯林伊瑪尼的光亮,愛心閃爍!如果我們穆斯林對待所有的老人都能理解為是遵循主命圣訓的必然行為,我們這個社會必將是老年人的樂園,他們將享受真主恩典直到老終。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做到敬老,愛老,助老,使他們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醫(y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這是我們穆斯林義不容辭的責任。
中國伊斯蘭教協(xié)會
二〇一三年六月八日
關于開展“齋月尊老敬老愛心行動”活動的通知
http://www.musilin.net.cn/2013/0725/134181.html
關于開展“齋月尊老敬老愛心行動”活動的倡議書
http://www.musilin.net.cn/2013/0725/134182.html
邀 捐 函
http://www.musilin.net.cn/2013/0725/134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