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行天房克爾白”:艾哈邁德瑪塔爾用磁鐵和鐵屑完成的藝術品
【中國清真網綜合報道】 據卡塔爾半島電視臺網站10月10日報道,在卡塔爾“朝覲:藝術復興之旅”主題展上,千百年來關于朝覲的各色藝術品琳瑯滿目,而人們也都同那時候一樣,夢想著去麥加朝覲。
本次展覽由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與大英博物館聯合舉辦,展覽時間為2013年10月9日至2014年1月5日。
就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展出的一些手稿,莫尼亞 莎哈布 艾布迪婭博士表示,這是伊斯蘭世界中首場涉及到“巡行天房克爾白”藝術的展覽。
本次展覽向人們展示了在朝覲途中,穆斯林們專注、虔誠的神情。同時,在本次展覽中,還有人專門講解卡塔爾人民朝覲的歷史。
此次展覽共包含了144件展品,展品中有照片、電影、書籍、手稿、文物、古代紡織品和硬幣,他們中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倭馬亞王朝。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當代作品。展覽品種類繁多,內涵豐富,引人深思。
旅行產生于朝覲,人們的貿易也在朝覲過程中逐漸頻繁,進而得以繁榮,從而得以產生了一種關于朝覲的新的文學形式,即“旅行文學”。
此次展覽還展出了一些人們在朝覲途中所寫的書,其中有游記、朝覲日志。除此之外,還展覽了歐洲人的一些作品,其中最有名的一本書是英國理查德弗朗西斯 伯頓爵士所寫的《英國地理》。
本次展覽中,“駝轎”部分的展示最為激動人心。駝轎是專門用以搭載天房帷幕的轎子。從前,來自開羅駝隊將它視為圣物,載著它到麥加朝覲,帷幕由層層布匹織成,駝轎則象征著當局的統治。
和駝轎一起展示的還有一些史料。史料記載,這一搭載帷幕的傳統始于巴巴理斯時代(伊歷1260-1277年)。從前,駝轎會在節慶期間,駛過開羅人山人海的大街小巷。送駝轎去麥加的傳統一直持續到1926年。
在本次展覽的合成藝術作品展廳中,藝術家伊德里 汗展示了他的一些作品,外國攝影作品展廳中分別展示了彼得桑德斯(英國)、里姆 費薩里(沙特)、高尤祖馳(日本)、朱麗葉 索沃斯(澳大利亞)、哈里發 阿布迪勒等五位攝影師的作品。
在此期間,還推出了一個綜合性的教育活動,活動包含了關于藝術、阿拉伯書法的研討會各一場,還有參觀學校、在學校里聽諸如麥金塔史密斯等專家的公開課。10月9日,還將會召開一個座談會,以研討為本次展覽提供展覽品的三位當代藝術家――艾哈邁德 瑪塔爾、瓦利德西提以及哈里發 阿布迪勒的作品。
多哈電影公司將在本次展覽中與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合作放映四部電影,這四部電影都跟朝覲有關,它們將在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大廳放映。
系列電影“麥加之旅”的第一部是由布魯斯 尼巴魯和薩里德 本 金斯利聯合指導的,它講述了旅行家伊本白圖泰歷時18個月的朝覲之旅。
(編輯 趙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