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橋添異彩 藝苑溢菲芳
來源:
時間:2014-03-23
點擊:
我來說兩句
近年來,天橋區的民族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健康快速發展,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富裕起來的少數民族群眾更加追求精神上的富足,自發地通過多種形式,豐富文化生活。為滿足少數民族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天橋區因勢利導,多措并舉,全面推進全區少數民族文化建設。
1、老寨村威風鑼鼓隊
2008年,老寨村投資8萬元購置了音響設備、演出服裝等物品,恢復成立了村民鑼鼓隊、秧歌隊。每年春節、元宵節期間到周邊漢族村和友好單位進行演出。2011年開始,區文化局定期派出專業教師,結合村民的表演水平和特點,指導民族村(居)的文藝演出隊伍排練節目,提升水平,得到廣大少數民族群眾的認可和歡迎,同時,村兩委加大投入,幫助支持威風鑼鼓隊購置服裝、道具,加強隊伍軟硬件建設。
2、小寨巾幗文藝演出隊
2009年,小寨村投入3萬元,成立了小寨巾幗文藝演出隊,現有隊員30余人,全部由村內少數民族婦女組成。演出隊在各級婦聯的指導下,經常組織參加各類文藝表演活動,受到廣泛贊譽,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3、小寨村籃球隊
小寨村籃球隊組建于2012年,成員以熱愛籃球運動的青壯年為主,現有球員11名。2013年代表桑梓店鎮政府奪得“天橋區第一屆農民運動會”籃球比賽第一名。
4、堤口莊社區文聯
2011年9月27日,山東省首家社區文聯——天橋區堤口路街道堤口莊社區文聯在堤口路街道辦事處揭牌成立。堤口莊社區文聯是第一支由街道辦事處領導,社區黨支部、居委會指導的,由社區文體人才和文體愛好者組成的基層群眾文化體育團體,也是我省首家社區文聯。堤口莊社區文聯下設書畫、音樂舞蹈曲藝、武術摔跤、民族體育和民間收藏等五個協會,覆蓋了整個社區所有的文藝體育資源。
5、堤口社區文史陳列館
為更好地宣傳展示堤口莊社區的歷史文化特色,2012年8月,堤口莊社區投資50余萬元,建成堤口莊文史陳列館。堤口莊文史陳列館是一座博物館性質的陳列館,建筑面積60余平方米,坐落于堤口莊清真寺院內。陳列館內的展覽內容由“明清、新中國成立前、新中國成立后、改革開放4個時期的文化、經濟、民俗風情、宗教等板塊組成,通過文字、圖片、實物、影像、仿制品、沙盤等方式,客觀地展示了600年來堤口莊在經濟、文化、生活、宗教上的滄桑巨變和成就。
6、堤口莊社區“四蟹燈”表演
天橋區堤口莊社區的燈彩道具舞“四蟹燈”已有數百年歷史,它是天橋區一支歷史悠久,極具中華民族精神的創作型民間文化藝術,已被濟南市列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四蟹燈”即漁老摸魚、漁老打蝦、嘎蝲戲青皮、降小嘎蝲的四蟹表演,表演動作各式各異,風格獨特,從一進臘月,當地群眾就結伴進行演練,一直玩到正月十五。“四蟹燈”表演一度失傳,2007年,經過堤口莊社區居民的共同努力,銷聲匿跡了40多年的“四蟹燈”表演隊又“復活”了。自2007年開始,堤口莊社區先后出資20萬元,購置設備、道具,組織社區居民參加演出,截至到2013年春節,總計演出場次達80余場,觀眾達3萬余人次。2013年,山東省民委下撥1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保護傳承濟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四蟹燈”。
7、中國歷代錢幣展
堤口莊社區的回族老人崔長魁是這次展品的收藏者,他歷經20余年,共收藏自夏商春秋至今各個歷史時期的錢幣共一萬余枚,無不反映出我國豐富多彩的錢幣文化和數千年來的社會經濟興衰、政治變革,是民族文化發展的見證。
8、天橋區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節
2012年9月4日,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心連心”少數民族文藝匯演暨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節啟動儀式在天橋區文體中心廣場隆重舉行。活動持續一個月的時間,內容包括“心連心”少數民族文藝匯演,堤口莊社區文史陳列館開館,“慶‘國慶’、喜迎黨的‘十八大’”少數民族書畫展,天橋區堤口莊回民小學民族團結主題教育展示,桑梓店鎮回民小學剪紙藝術進校園簽約儀式及現場展示5項內容。活動涵蓋文藝匯演、書畫、剪紙、民俗展示等多種藝術形式,集中反映了天橋區少數民族群眾多元的文化生活,為天橋區各族群眾奉獻了一場精彩的藝術盛宴。
9、濟南堤口然棟武術隊
濟南堤口然棟武術隊是堤口莊社區居民崔然棟于2009年10月創辦的,成立4年來,共招收培養回漢學員20余名,主要教授少林拳、查拳和各種器械。在教練嚴格要求下,隊員刻苦練武,武術水平進步較快,先后參加省市級多項比賽并取得優異成績。
責任編輯/崔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