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真網綜合報道】 為了傳承和發揚伊斯蘭公益慈善精神,展示民族企業家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展現新形象、傳遞正能量。 2014年5月5日上午,由張家川民族商會贊助,甘肅省少數民族文化教育促進會、政協會寧縣委員會、中共會寧縣委統戰部、張家川民族商會主辦,政協會寧縣辦公室、會寧縣民族宗教事務局、縣政協農業和民族宗教委員會、會寧縣新添回族鄉人民政府協辦的張家川民族商會為會寧縣清真寺捐贈太陽能熱水器項目發放儀式在會寧縣新添回族鄉人民政府隆重舉行。
參加發放儀式的領導有甘肅省少數民族文化教育促進會會長禹貴民、副會長擺生義,會寧縣政協主席宋維平、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姜效頗、副縣長李建科、政協副主席賽有福,張家川縣委統戰部副部長王小兵、工商聯主席馬振平、張家川民族商會副會長馬寶元、秘書長馬世恩等人,甘肅新聞網、會寧縣廣電總臺、會寧縣政府網、張家川縣委宣傳部、蘭州晨報、張家川在線等新聞媒體,會寧縣清真寺管委會主任等150余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中共會寧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姜效頗主持。
會寧縣政協主席宋維平代表縣四大家及相關部門致歡迎詞,并對張家川民族商會、甘肅省少數民族文化教育促進會、張家川縣相關部門以及各位領導、嘉賓出席太陽能熱水器項目發放儀式表示誠摯的謝意。這項陽光事業、民心項目是對會寧縣信教群眾生活的關心和支持,對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順、弘揚傳統美德發揮著積極作用,希望受益群眾把項目落實好、利用好。同時感謝贊助單位張家川民族商會及主辦方甘肅省少數民族文化教育促進會,祝愿張家川民族商會事業蒸蒸日上。
張家川民族商會秘書長馬世恩代表商會對項目背景、意義進行詳細說明,他站在民族的高度對商會所做的工作、宗旨、責任做了高度的概括,成績喜人、項目事業感人,正面展現了民族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和擔當,講話意義深遠,令人深思。
會寧是一片充滿希望的土地,盡管素有“隴中苦瘠甲天下”之說,但紅色革命圣地、教育名縣享譽全國。我們作為一個平臺、僅僅作了一點點貢獻,感謝會寧人民給我們提供這樣的機會。
張家川民族商會從2008年開始實施“太陽能熱水器計劃”,截止目前為張家川縣、清水縣各清真寺全部免費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共為兩縣457座清真寺安裝太陽能熱水器505組,價值將近300萬元,該項目深受當地政府部門領導和群眾的高度肯定和一致好評;真正彰顯著少數民族公益慈善精神,弘揚了中華民族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具體踐行我省“雙聯”活動,展示民族企業家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展現新形象,傳遞正能量的實際體現。
甘肅省少數民族文化教育促進會會長禹貴民以“民族團結首先從清真寺做起”為主題講話。太陽能熱水器項目由張家川民族商會友情贊助,甘肅省少數民族文化教育促進會牽線、努力爭取,政協會寧縣委員會、會寧縣統戰部、宗教局的積極協調、安排,相關職能部門的參與才得以實施,機會來之不易。
希望各寺管會主任按照項目要求,積極配合安裝工人把太陽能熱水器項目落到實處,用好它,發揮它的作用,讓群眾受益;不希望出現閑置或用作它用,不要違背項目的根本意義和捐助方的意愿。太陽能熱水器項目對民族地區信教群眾來說,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一定程度上既解決了清真寺的實際困難,也解決了群眾的經濟負擔,又充分利用新能源,環保省事,方便實用。
會寧縣、張家川縣同為國列貧困縣,但張家川民族商會致富后率先發揚伊斯蘭公益慈善精神,體現民族企業家的社會擔當并積極為本民族建設積極努力,功德無量。這項陽光惠民項目真正體現著伊斯蘭公平、公正、幫扶濟困、團結包容的美德;太陽能項目連接著兩縣的民族感情,體現著兄弟般的友誼,這對搞好民族團結、發揚雙方艱苦創業精神具有典型社會意義;紅色革命精神、教育名縣、民族團結間具有互補性,希望繼續發揚優良傳統,進一步提高本民族文化教育素質,真正彰顯民族精神和敢為人先的社會責任;加強基層教育建設,做好組織建設,辦好事,做好人,處理好清真寺事務,發揮社會正能量,踐行伊斯蘭真精神。最后,感謝張家川民族商會的善舉、會寧縣各級部門的關心和支持,希望張家川民族商會繼續發揚伊斯蘭優秀傳統,辦好事,干大事。
最后,禹貴民會長、宋維平主席為張家川民族商會贈送“攜手相助,思深澤遠”牌匾,以為紀念。(白向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