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真網綜合報道】對于正在西安清真大寺圖書館內上早課的回族孩子們來說,這個早上有些不同尋常——來自加拿大的穆斯林視覺女藝術家杰米莉·哈桑正和他們坐在一起,她為清真大寺創作的裝置作品“光”就鑲嵌在圖書館的天花板上。
57塊由杰米莉·哈桑親手繪制的天花板框格有規律地排列著,覆蓋整個屋頂,每一塊都以鮮亮的黃色書寫著阿拉伯語環形圖案。兩盞來自開羅的阿拉伯風格的吊燈,發出融融光亮,將周邊的圖案映照出溫暖的色彩。
“這些圖案非常符合伊斯蘭教的氛圍,感覺很莊嚴,非常漂亮。”在清真大寺學習的滿拉馬鑫說。
“作品的內容來自《古蘭經》的‘光明’章,是我非常喜歡的詩行。”杰米莉·哈桑介紹道,“詩里說,‘用吉祥的橄欖油燃著那盞明燈,它不是東方的,也不是西方的’。就像現在,來自西方的我為東方的西安創作了這樣的一組作品,這一切是如此的美妙。”
杰米莉·哈桑此行是參加由西安美術館舉辦的加拿大當代藝術大型群展“景觀之變:加拿大藝術中人與風景的改造”。她的作品不是陳列在展廳內,而是特設在具有近1280年歷史的西安清真大寺內。
為了讓作品更加符合清真大寺的整體風貌,今年5月底杰米莉·哈桑花了10天時間在西安進行實地考察,并細致測量圖書館內天花板的尺寸。
“伊斯蘭銘文和圖案交結遍布整個清真大寺,兩種藝術元素在這個城市生機勃勃的穆斯林區創造了一個獨特的存在。” 杰米莉·哈桑感嘆道。
受此啟發,杰米莉·哈桑決定將自己最常在作品中使用的伊斯蘭教語言和視覺藝術相結合,帶到古老的大清真寺中,讓游客可以欣賞到另一種書寫藝術。趁著腦海中的西安印象的鮮活勁兒,她一回到加拿大就立刻投入到創作中,在兩個月內完成了作品。
杰米麗·哈桑是一位出生于加拿大的黎巴嫩裔視覺藝術家,曾獲視覺與媒體藝術加拿大總督獎、查默斯藝術家同盟基金以及加拿大穆斯林女性協會授予的“鼓舞女性獎”等。她善于使用阿拉伯語書法和文本進行創作,此次她還帶來了另一件作品《哪怕遠赴中國》,用她父親常常告訴孩子們的一句阿拉伯圣訓“為求知識赴中國”,創造了一個哲學取向的地理投射路徑。
“這兩個作品表達了內在的和外在的存在狀態,”杰米莉·哈桑說,“也反映了跨越千山萬水和種種風景尋找真知的決心。
西安清真大寺外事接待負責人白博稱,杰米莉·哈桑的裝置作品“光”將被清真大寺永久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