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銀川9月22日電(記者趙倩)聆聽悠揚的“邦克(阿拉伯語音譯,召喚穆斯林做禮拜的專用念詞)”,欣賞著灑落在清真大寺上的余暉,這幅初秋傍晚的畫面對于吳黎啟來說顯得神秘而又莊重。
吳黎啟來自中國東南沿海福建。“我此行就是想了解普通中國穆斯林群眾的生活狀態,寧夏肯定是最理想的目的地。”在這位好奇的游客七日行程安排中,包括走訪清真寺、品嘗清真美食、欣賞民族歌舞等內容。
地處中國西北內陸的寧夏回族自治區被稱為“中國穆斯林省”,這里已成為世界游客了解中國穆斯林的一個重要窗口。分布各地的近4000座清真寺,大街小巷隨處可尋的清真美食,道路兩旁的阿語指示牌……穆斯林特色正逐步融入寧夏旅游“細節”。寧夏回族自治區旅游局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三分之一的外來游客都帶著感受穆斯林風情的旅游目的。
相同的宗教信仰和相近的生活習俗,為寧夏推進與其他穆斯林地區的旅游交流合作提供了契機。調查顯示,全球穆斯林人口超過16億,已經形成每年超過6千億美元的旅游市場。寧夏回族自治區旅游局局長楊柳說,蓬勃發展的國際穆斯林旅游市場為寧夏建設穆斯林國際旅游目的地奠定了市場基礎,當前寧夏需要不斷完善適宜穆斯林旅游的環境,對接國際穆斯林旅游接待標準體系。
據自治區旅游局介紹,去年以來寧夏已著手編制包括餐飲、飯店基礎設施、服務設施、服務流程等在內的清真認證標準體系。當前,正在寧夏首府銀川市打造一條具有阿拉伯特色和風味的美食街,逐步引進穆斯林地區的特色餐飲;通過修繕改造,彰顯穆斯林建筑風格。
在積極開發特色旅游資源的基礎上,寧夏還通過搭建平臺吸引全球穆斯林游客,匯聚世界穆斯林旅游資源。
2013年9月,世界穆斯林旅行商大會在寧夏舉行,這是國家旅游局首次在中國舉辦面向阿拉伯國家和穆斯林地區的旅行商大會,來自20多個國家的旅行商共聚寧夏開發穆斯林旅游市場。為進一步加強中國穆斯林旅游市場開發建設,世界穆斯林旅行商大會將每隔兩年在寧夏舉辦一次。
一些旅游業內人士表示,將中國打造成為穆斯林國際旅游目的地,僅僅依靠寧夏的旅游資源還不夠,應將周邊省區乃至全國的旅游資源結合起來,打造出符合穆斯林旅游市場需求的旅游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