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 | 注冊 | 登陸 |
作為福建省唯一一所回族中心小學,位于泉州市臺商投資區的百崎中心小學頗具特色。4日,百崎中心小學校長吳燦忠告訴筆者,從校舍環境到德育基地,從課本教程到日常教學,學校將閩南回族鄉環境育人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
一走進百崎中心小學,迎面便是校園大環境濃濃的回族風情,校舍建筑基本按照回族風格設計,圍墻、花壇等設施也頗具回族“韻味”。“各民族兒童歡聚一起”的大幅宣傳畫,懸掛在濃郁回族風情的“禮堂”正面,校園里隨處可見漢、回兩種文字的提示語。
吳燦忠說,回族風情建筑景觀與德育文化景觀有機相融,建設出有形和無形的德育文化環境,為學生創建了一個“潔、怡、美、育”的學習空間。
據介紹,目前百崎中心小學有學生1300多人,其中本地回族學生達700多人,還有來自12個省份的少數民族子弟。“學校在回族教育上主要采取保持和修復傳統風俗,讓孩子們知道回族的風俗禮儀和服飾、美食等知識。”
為充實回族學校德育文化內涵,建立多元的德育文化,讓百崎回族鄉子弟吸納和傳承回族傳統風土人情文化,保持德育文化的地方性和新穎性,學校組織發動教師,自主編印了德育校本教材—《百崎回族風土人情讀本》。
翻開校本教材,內容囊括了《百崎接官亭》、《百崎開基祖》等歷史沿革,《百崎婚喪嫁娶風俗》等回族風土習俗知識以及《騰飛的后渚港》等介紹現代百崎回族鄉經濟建設的故事。
百崎回民的先人是由“海上絲綢之路”來華經商的阿拉伯穆斯林,最初定居在杭州府富陽縣的郭家村,歷經數代繁衍至郭德廣,他的阿拉伯名譯音為伊本·庫斯·德廣貢。“庫斯”與“郭氏”諧音,這就是回族人漢族姓的由來。
日常教學中,百崎中心小學老師通過“鄉土”課陣地開展《百崎回族風土人情讀本》教學活動,極大豐富了德育校本課程的內涵。其中,百崎回族鄉人郭志雄師長犧牲在抗日戰爭“大湖戰役”中,他所展現的“回族英烈愛祖國”英雄壯舉,也一直是該校學生教育的典范。
如今,百崎郭志雄烈士紀念室已成為當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百崎回族鄉的一道德育風景線。每逢清明節,百崎鄉中小學組織師生在烈士紀念室舉行主題教育活動,讓少先隊員緬懷回族英烈的愛國業績。
吳燦忠表示,百崎中心小學以這個德育校外基地為平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增強學生“中華民族大家庭”的自豪感和認同感,促進學生知行統一、知行合一。“讓少數民族少年兒童在幸福的搖籃里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