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踏雪尋訪未果
1月28日至1月31日,六盤山地區普降中雪,尤其以六盤山高海拔地區降雪最為明顯,部分地方積雪超過50厘米。根據知情者提供的線索,記者乘車前往六盤山自然保護區金錢豹出沒的地方探尋。
從隆德縣楊家店出發,一路踏雪而行,沿路被厚厚的積雪覆蓋,車輛保持低速緩慢前進,每遇陡坡路段,車輪就開始打滑,需要乘坐者下車推搡。空寂的山谷,云霧漂浮,偶爾有野禽從樹梢掠過。積雪在車輪下發出“嘎吱吱”的聲音,車輛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行進,記者和司機希望能有網友的好運氣,親眼見到金錢豹。
遺憾的是,從山腳下一直到海拔2700多米的六盤山電視調頻轉播臺,記者一行人也沒有見到金錢豹的影蹤。
攝影愛好者抓拍到金錢豹
雖然有些失望,但轉播臺工作人員程小龍向記者透露的信息,讓記者振奮不已。1月31日,程小龍的好友黃雙慶在六盤山拍攝雪景時,再次拍攝到金錢豹。根據程小龍提供的電話號碼,記者聯系到黃雙慶。
黃雙慶介紹,1月31日14時50分左右,他在拍攝完雪景返回途中,車行駛至312國道和尚鋪避險車道附近時,看見山頂樹叢中臥著一只動物,當時他還以為是狼或狗,便隨便拍了一張,這才發現是豹子。此時,受到驚動的豹子爬了起來,開始沿山坡向南走去。程小龍急忙換上長焦鏡頭,駕車前往豹子攀爬的途中等候。
幾分鐘后,豹子出現在一塊空地上,程小龍急忙抓怕,豹子發現程小龍拍照后,很警惕地看向他,迅速轉身跑進密林消失。黃雙慶拍攝豹子的地方,距涇源縣六盤山鎮和尚鋪村只有一路之隔,黃雙慶認為金錢豹準備下山進村尋找食物。
體型大,并非“山豹子”
六盤山保護區管理局負責人表示,金錢豹在六盤山國家自然保護區被發現已有很多次,但一直沒能拍攝到照片。在六盤山保護區,金錢豹活動的區域很大,這些動物經常會根據食物來選擇活動范圍。對于這兩次拍攝的金錢豹,管理局工作人員十分重視,之前保護區發現的金錢豹體型相對較小,被人們稱之“山豹子”,均沒有這兩次被拍攝到的豹子體型大,“這兩次發現的金錢豹,是屬于外來新品種,還是六盤山保護區原生金錢豹,目前還無法判定。”
六盤山林區野生動物漸多
時隔不足一周,豹子身影再次出現,是偶然還是必然?
程小龍在轉播臺已工作了30多年,也是一個攝影愛好者,閑暇之時,他總喜歡用手中的相機記錄六盤山的變化,他親歷了六盤山生態環境的變化,目睹了生態移民搬遷后野生動物頻繁出沒的景象。程小龍介紹,第一個發現金錢豹的網友是其同事,發現金錢豹的地方與轉播臺之間直線距離只有1公里。
在程小龍眼中,金錢豹能被抓拍到屬于偶然中的必然。在轉播臺工作期間,程小龍和同事到大山密林中巡查并檢修線路,經常可以遇到金錢豹留下的足印和糞便,以及被豹子啃食后留下的鹿等野生動物骨架。
“近年來,野兔、狼、野豬、鹿、野雞等野生動物在六盤山很常見,出沒頻繁。”程小龍指著轉播臺下的林地說,之前的林地是一個村莊,每年春夏秋三季時牛羊遍山,野生動物并不常見。生態移民后,這些位于六盤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的村莊一一搬遷,耕地變成了林草地,沒有人放牧,進出山的道路被毀,植被恢復,野生動物也漸漸多了起來。現在,在這些林草間依然可以看到村民們搬遷后,留下的殘垣斷壁,原來的村莊變成了野生動物的家園。
“在工作的路上,經常可以看到野生動物。”固原公路分局六盤山隧道養護中心的工作人員張偉介紹,由于養護工作性質,經常起早貪黑,野兔、野雞、狼等動物他們經常碰到。
六盤山腳下的楊家店村民龔瑞軍介紹,村民外出耕作時,時常可以見到成群結隊的野豬在山腳下轉悠,野豬毀壞農作物的事情經常發生,對此,附近居民已習以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