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和迪拜米拉斯控股集團成立的這家合資技術公司,將為中東、北非地區的企業以及政府機構提供云計算服務。阿里云品牌與公眾溝通部工作人員王子凌說:“這里面的分工是這樣的,阿里云將會提供云計算的產品和技術,我們的合作方將會做一些面向客戶的一些集成和服務。我們將在大數據分析以及云計算方面做一些重點突破,我們這個新公司將為迪拜的交通、通訊、城市基礎設施建立、經濟服務還有城市規劃六大支柱領域提供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迪拜是“一帶一路”上的重要節點,云計算企業布局中東,將對“一帶一路”戰略落地帶來促進效應。阿里云的迪拜數據中心建成后,將為更多想要擴展中東和非洲市場的中國企業提供本地化的云計算服務。
據了解,迪拜數據中心是阿里云繼杭州、青島、北京、香港、深圳、美國之后的全球第七個數據中心,阿里云的全球化布局初見端倪。王子凌說,到今年底,阿里云還將在日本、新加坡和德國等國家建立數據中心,“迪拜是我們正式確認的第七個數據中心,除此之外,我們還將在日本、新加坡以及德國這些地方建立其他的數據中心。我們預計在2015年結束的時候,全球會有12個以上的數據中心,有半數會在境外。”
那么,不斷建立數據中心究竟有什么意義?在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互聯網周刊》主編姜奇平看來,阿里不斷在海外建立數據中心意味著將大數據采集的視野投向了全球,具有長遠考慮。他以馬拉松式的長跑來形容大數據指出,采集大數據為今后1對1精準營銷做準備,“大數據有個非常大的特點,它在交易發生地采集數據,實踐證明是非常有效的。我們過去的很多數據不成功,很大程度是脫離了交易發生地。阿里正好有這個擅長,一方面做交易,一方面采集數據,和消費者貼的更近。”
兩個月前,阿里云計算宣布美國硅谷數據中心投入試運營,向北美乃至全球用戶提供云服務。這意味著美國公司可以使用來自中國的云服務,而國內用戶也可以實現位于美國的網站、移動應用的部署。目前,包括微軟、谷歌、IBM在內的IT巨頭均紛紛涉足云服務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