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一帶一路”戰略要有宗教考量
來源:
時間:2015-06-02
點擊:
我來說兩句
■梁永佳、李小云
“一帶一路”的宏觀戰略一旦形成,在微觀運行上回避不了和沿線的宗教,特別是各種各樣的穆斯林社會打交道。企業要在別人的地盤上鋪路橋、建港口、修管道、運物資,就必然要與各自為政的各類地方勢力頻繁協商,必然要雇用當地勞力,必然要接觸一個個活生生的人,這都需要充分了解宗教社會。但目前關于“一帶一路”的討論似乎就是一個政治和經濟的問題,很少涉及社會宗教問題。針對“一路一帶”的穆斯林國家,即使伊斯蘭問題專家,也常常將宗教問題還原成外交談判和一般性國家間的禮節,但宗教涉及道德、團結、尊嚴、生命等價值,是各種社會行動的動力所在,所以不能簡單地還原為政治問題或者經濟問題,更不能假設當地社會天生追求GDP。
不善于同宗教社會打交道是我們走向世界的大挑戰。我們的成長過程很少涉及宗教知識教育。我們很多人對宗教一是不了解,二是有歧視。很多人認為宗教與經濟發展此消彼長,認為科學已經完勝宗教,認為各種宗教正在全世界走向消亡。很多人認為穆斯林只是一群服裝怪異、飲食奇特、不適應現代社會的人,很多人不明白何為封齋、禮拜,更不了解沙里亞教法、革新運動、伊斯蘭金融等今日伊斯蘭世界的基本景觀。我們不要求每個走出國門的人都成為宗教專家,但是需要有宗教的知識,對宗教的尊重。
“行遠者儲糧,謀大者育才”。“一帶一路”只是中國扮演更多國際角色的開始,僅僅靠國際政治、商業、法律、工程技術人才,無法勝任這些角色。必須培養一大批深諳宗教特別是穆斯林社會生活狀況,為當地社會所接受的人類學、宗教學、民族學人才,為外派機構和基建項目的開展做評估、建議、培訓、溝通、公關。僅憑看當地報紙和打聽小道消息,根本無法了解具體的穆斯林社會,解決之道在于專業人才培養。因此,要鼓勵中國學生到國內外頂尖大學攻讀中亞、西亞、南亞、東南亞研究的學位,在攻讀階段就要到穆斯林社會中長期生活。同時,也應在國際上引進世界公認的區域問題專家充實高校師資,為中國培養真正熟悉沿途國家社會文化的區域人才。同時更要為沿途國家培養了解中國社會文化的人才。由于長期著眼西方,中國對亞洲各國的知識儲備,遠不及歐美,也無法跟日本、韓國、新加坡相提并論,甚至跟印度都有差距。僅靠外交官和企業家孤軍深入,在復雜的伊斯蘭世界批量完成大型項目并贏得贊賞,任務過于艱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