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平臺 解疑釋惑
7月6日凌晨3點40分,阿訇楊杰的身影已經出現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圖壁縣園戶村鎮三工湖村外的柏油路上,這是他每天例行的第一個環節—晨跑。恰逢齋月,有很多事情要操心,楊杰比平時起得更早。“晨跑+器械鍛煉”持續了40分鐘后,楊杰和老伴兒就開始吃當天的封齋飯了。
5點30分,楊杰帶領信教群眾做晨禮,6點10分晨禮結束后是他的“手機”時間,瀏覽了新聞后,他開始在微信群里回答群眾提出的各種問題,有人問齋月期間是否可以去醫院看病,是否可以抽血,楊杰告訴他可以,這并不違背教義。
9點和11點,楊杰分別趕往園戶村鎮廣林村和二十里甸鎮東灘村的兩個清真寺參加“圣紀日”活動。“我們三工湖村清真寺明天也會邀請其他阿訇來參加‘圣紀日’活動。”楊杰說。
活動剛一結束,楊杰就匆忙往回趕,“《新聞30分》快開始了,我每天都會看新聞,平時有人來找我調解糾紛,咨詢一些事,這要求我不僅知識面要擴大,還要跟上時代步伐”。去年,楊杰就用從《今日說法》欄目學到的法律知識成功調解了一起村民糾紛。
到家打開電視,新聞剛好開始,楊杰一邊聽一邊記錄,厚厚的本子已經快寫完了,聽他說這樣的本子他已經寫完七八個。聽到新聞里正在播報與股市有關的消息,楊杰說他自己也炒股,剛開始,很多人議論,穆斯林炒股行嗎?“其實我覺得炒股不僅是學習市場經濟的途徑,也是過好日子的嘗試。”楊杰笑著說,“現在我可是村里的‘操盤高手’。”
解讀教義 與時俱進
正聊著,縣里的兩名干部馬德龍和宋強推門進來,看他們打招呼的方式,就知道是老朋友,馬德龍見有記者采訪,就滔滔不絕聊起來:“楊阿訇在縣里很有威望,因為他有文化、有知識,又會講。”
的確,楊杰用現代人的生活態度來解讀伊斯蘭教,深入淺出。“伊斯蘭教崇尚科學,反對錯誤、迷信、無知、暴力,教民如果不弄明白這一點,即便一天做5次禮拜,也是流于形式。”楊杰經常對教民說,《古蘭經》沒有強迫信仰一說。為什么要做禮拜?最基本的要求是每天以此來反省自身,不能做壞事。傳統并不代表保守,并不與現代文化相矛盾。
1998年楊杰就開始用手機了,當時很多人不理解,認為這樣做會脫離傳統。“現在沒有手機,就聯系不上阿訇,也有人不愿意。”楊杰說,穆罕默德生活的那個年代,沒有汽車、手機等現代化交通和通訊工具,只能騎駱駝經商、傳教。如果現在的穆斯林按照當年的條件生活,就是一種倒退。
下午2點還有一場禮拜,在此之前,楊杰要準備周五主麻日的演講。“上周講了法律知識,這周準備講合法宗教和非法宗教的區別,我得‘備課’。”說著,他打開了電腦。
履職盡責 助人致富
3點左右,禮拜結束,楊杰把自家的小轎車開出來,帶記者去看村里的致富“小金庫”。
“楊阿訇當選了四屆自治區人大代表,不僅帶領廣大信教群眾愛國愛教,還積極發揮人大代表作用,把村民心聲反映給政府。”三工湖村黨支部書記郝凱峰說。
說話間,楊杰帶領記者來到一處工地。連片的圈舍一磚到頂,現代化設施一應俱全。楊杰說,三工湖村以前就有養牛的傳統,這幾年黨的惠民政策好,一些村民的養殖規模逐漸擴大,還成立了合作社。“去年底,有社員反映,能否爭取政策,擴大規模,建一個更大的養殖小區。今年1月,我把這個建議帶到自治區人代會上,并向畜牧廳領導反映,很快得到了支持。”楊杰說。
如今,這個養殖小區獲得了30%的國家補貼,養殖戶買牛也能享受無息貸款。圈舍馬上就要完工,到時社員們養殖的3000多頭肉牛將在這里實現統一管理、統一養殖,最終統一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