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馬清真產業合作 借“一帶一路”提速
來源:中國食品報
時間:2015-07-17
點擊:
我來說兩句
本報訊 (記者蔣梅)7月15日,由中國經濟聯絡中心、馬來西亞華人公會主辦的“‘一帶一路’中國—馬來西亞工商界對話”在京舉辦。中聯部副部長周力,馬來西亞華人公會總會長、交通部長廖中萊,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何俊明,寧夏回族自治區副主席王和山等中馬兩國官員參加了開幕式。作為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寧夏回族自治區博覽局、寧夏回族自治區民族事務委員會、寧夏吳忠市人民政府承辦的“中馬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認證及產業合作分論壇”同期舉辦。寧夏回族自治區民族事務委員會與馬來西亞清真產業發展集團(HDC)就清真產品認證合作進行了洽談,同時雙方企業代表進行了項目對接。雙方一致同意將在清真牛羊肉生產與加工、清真食品品牌創建及相互認證、清真產業園建設、清真產業資源開發等方面加強合作,中馬清真產業合作開始提速。
國際合作
認證先行
寧夏是我國唯一的省級回族自治區,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占全區總人口的35。6%。作為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和中阿文明的交匯地之一,寧夏與馬來西亞等穆斯林國家和地區有著習俗相近、宗教相同、人文相通的天然聯系。在國家的“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中,寧夏作為首個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主要推進面向阿拉伯國家、穆斯林地區及世界其他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在合作平臺上,寧夏成功打造了一個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和世界穆斯林地區進行綜合經貿交流的平臺——中阿博覽會,與中國其他地方相比,寧夏發展清真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有關數據顯示,全球清真產業總值已超過2。8萬億美元,而我國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產業雖然保持10%的增長,但發展長期處于小、弱、散的狀態。寧夏率先從行業標準入手,展開國際合作。寧夏清真食品國際貿易認證中心于2014年9月獲得國家認監委批準,成為國內首家清真食品認證機構,開展全國性清真食品認證工作。“這標志著中國清真食品認證制度的正式建立”,寧夏回族自治區民委副主任丁克家介紹。
迄今為止,寧夏清真食品國際貿易認證中心已正式認證企業93家,產品范圍涉及乳品、屠宰、肉食品加工等行業。同時認證中心還與12個國家的15家機構建立起認證結果互認合作關系。
馬來西亞在發展清真產業、推進清真標準化和哈拉認證等領域,在國際上享有盛譽。中馬雙方早些時候曾達成初步合作,此次合作將進一步拓展雙方的合作領域,將合作深度再上臺階。
寧夏回族自治區副主席王和山表示,希望中馬雙方加強在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農業、旅游等多領域的合作,開創合作共贏的新局面。
搶抓“一帶一路”戰略機遇
做大清真產業
近年來寧夏大力發展清真產業,在吳忠市建立國家級清真產業園,同時大力發展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認證、研發設計、生產加工、展示交易和集散的支撐服務體系,在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認證方面已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在國際上也逐步產生一定影響。
據了解,吳忠清真產業園區于2006年被國家發改委核準為省級工業園區。2012年底,為搶抓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機遇,打造新絲綢之路的黃金節點,吳忠清真產業園升級為國家級清真產業園。
經過多年耕耘,吳忠清真產業園已形成了較大的產業規模,擁有較為完善的軟硬件設施。目前入園企業已達到218家,清真產品10大系列基本齊全,種類達592種。初步形成了以伊利、夏進為龍頭的清真乳制品產業,以寶迪、麒陽為龍頭的清真肉制品產業,以金瑞、伊寧河為龍頭的清真休閑食品產業等。預計2015年,園區工業總產值將達到150億元人民幣,2020年力爭達到600億元人民幣,將成為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清真產業聚集區。
馬來西亞清真產業發展集團(HDC)負責人稱,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眾多的發展機會。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能夠有效調動周邊國家經濟資源。期待馬來西亞與中國寧夏進一步加強合作,加大在對方的產業投資力度,以夯實合作共贏的基礎。會議期間,寧馬雙方企業代表進行了項目對接,初步達成了合作意向。
寧夏博覽局局長王靜表示,推動寧馬合作,吸引馬來西亞企業進駐吳忠清真產業園,除建立雙方高層定期聯絡機制之外,更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有效模式,建立中馬(寧馬)共享的綜合網絡信息服務平臺,建立合作項目信息庫、商協會信息庫、企業信息庫,實時發布各類投資促進信息,同時搭建企業展示交流平臺,幫助企業進行貿易配對。
據悉,截至2014年底,寧夏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實現產值達39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6%以上。通過與馬來西亞加強合作,有助于提高國內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行業產業標準,也有助于中國清真產業進一步走向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