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布爾塔村文化室,幾位村民一起繡著名的維吾爾畫作–《十二木卡姆》
最傳統的民族工藝有時比風光美景更具吸引力
新疆博樂市青得里鄉夏布爾塔村,村書記古斯那依在村文化室改建的地毯廠里了解大家近來有什么問題和需求。為了更好地增加農牧民收入,傳承少數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當地開始關注村里傳統地毯工藝制作的規?;l展。
與此類似,相距不遠的阿熱勒托海牧場阿熱勒托哈村,村民們拿出放置很久的傳統編制、刺繡工具,請來上了歲數但掌握著傳統手工藝制作技能的老人,帶動年輕人重拾民族傳統手工制作技藝。
阿熱勒托海牧場是博樂市哈薩克族的聚集地之一,全村160戶497人,居住著哈族、維吾爾族、漢族,而哈薩克族占總人口的97%,歷史積淀和生活積累孕育出了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經濟發展方式。隨著經濟的發展,博樂地區依托旅游業,發展民族手工業產業,民族特色手工藝品成為促進農牧民增收,解決婦女就業的有效途徑,民族刺繡工藝品給哈薩克族刺繡手工藝者帶來商機的同時,也在延續著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刺繡品種目前有民族十字繡、漢族十字繡、珠 繡、剁繡、民族手工繡等多種刺繡方式。產品也由鞋、帽、氈子發展到各類木雕、油畫家居飾品及日常用品,深受顧客的歡迎。制作純手工藝產品成為阿熱勒托海牧場農牧民婦女增收的一門絕活。
“前些年,很多傳統手工業逐漸退出人們視線,但那些東西是這片草原各民族的文化,需要傳承?!睂τ诙鄶荡迕駚碚f,那些陪伴自己長大的老物件和父輩的制作方式似乎在逐漸淡忘,但對于古斯那依和那些關注民族工藝發展的人來說,推動傳統手工藝的傳承是當務之急。
用粘羊毛線制作編制毯的傳統手藝,現在只有少數老阿媽還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