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清真網 時間:2008-07-01 點擊:點擊:
“食在廣州”是聞名天下的,廣州人對飲食的重視是有口皆碑的,原料的考究,做工的精細,菜名的意頭,無不令人在最短的時間里從口舌的愉悅而對廣州產生迷戀。廣州有無數的海鮮酒家,無數的名廚主理,無數的山珍海味,成行成市的特色小吃;變換著無窮無盡的吃法;從川菜、潮菜、湘菜、東北菜、客家菜、法國菜、意大利菜、印度料理、日本壽司,凡是你能想出來或想不出來的都可以在廣州享受到。
宴請客戶的首選是那些上檔次的特色酒樓,殷勤無微不至的服務,從代客泊車到覽車小舟接送,挖空心思創造的招牌菜,提供新奇刺激的視覺娛樂。酒樓充當著橋梁的角色,賓主盡歡之余,從生意伙伴過渡到朋友的橋梁,從這里開始筑建。
把例湯加入西餐的菜牌里怕是只有廣州人才能想得出來,顧客也一樣地受落著,這也難怪,在搖晃的燭光、悠揚的音樂里,你儂我儂之際,就算是只吃苦瓜也是樂意的,溫馨浪漫的氣氛就象是愛情里面的酵母,把食物都釀成為酒,至于是苦是甜那得看各人的造化了。
清風朗月,與大自然零距離對話,向來是文人墨客追求的最高境界。茶藝館的門檻是越來越低,暢開胸懷迎接愿意被其醺陶的人。無絲竹可以聽開籟,無墨香可以聞花香,領悟茶之美,茶韻融入空氣滌蕩著毫無防備的心魂。
入夜的酒巴,燈紅酒綠熔化著一身的倦意。歌者賣力地唱,酒一杯一杯地喝,隨著節拍扭動身體,曖昧地與熟悉或陌生的人交談,欣然參與出奇不意的游戲,那還去管靈魂它要飄落何處。酒巴讓人明了白天不懂夜的黑,然后是天亮說晚安。
“喝茶去”是廣州人的口頭禪,茶樓的喧嘩熱鬧最是天倫之樂的表露。來往穿梭于各點心攤位為親朋選擇可口的點心,看看報紙說說八封事,愛憐的目光灑向在過道上奔走雀躍的孩子。在這世俗的一幕里,茶壺里盛載著的茶水也變得那么的親切。
傳統小吃依然散發著頑強的生命力。師傅在灶臺上手腳麻利地忙碌,長勺飛舞之下美食端上來,蘿卜牛腩粉、炸醬面、蕪荽肉丸湯、明火艇仔粥、芝麻湯圓,或者再加一碗龜苓膏,可以清熱解毒養顏,眼前是簡陋樸實的裝修,小吃熱熱地流淌到肚子里,暖和擴散到全身,回味著口齒之間的余香,不由得你不感嘆:“民以食為天。”
被寵壞了的廣州人對吃是越發的挑剔,近來追求返樸歸真的感受。記憶猶新的是今年夏天,我們到番禺去吃“魚生”。車開到偏僻的田野邊上,有一棟一層樓的房屋,門口是大曬坪,對著的大池塘,坐在溏邊的餐椅上,看伙計們從水里撈上來活蹦亂跳的鯇魚,很快地一頓豐盛的魚宴就可以享用了。生魚片鮮美爽脆、煎魚塊金黃香脆、魚頭粥清甜香滑、豆腐魚湯可口清熱、魚腸蒸雞蛋別有風味。燈光不太強烈,簡單、溫馨,月光照著的田野飄蕩著大自然的清香氣息,偶爾也有幾聲蟲鳴。客人并不多,沒有高談闊論,沒有杯光斛影。看到好友們臉上沒有往日的緊張浮躁,換上的是輕松的愜意。這樣的夜色,這樣的小店,怎能不讓人留連忘返?
但是你如果問我最喜歡吃的是什么,那么我會告訴你,是回家里喝著媽媽煲的老火湯,一盤椒絲炒通菜,一碟豉汁蒸排骨,就著一碗白米飯,因為從中能品出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