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2010-02-01 點擊:點擊:
1900年,世傳廚藝的回族李姓兄弟振鈞、振榮、振富、振宗在通州舊城南大街開創了義和軒,一開始規模較小,一間門臉,屋內設座,主要經營肉餅、炸肉火燒、焦熘肉片、水餃、豆粥、燒麥、栗子糕、餡餅等,門前擺攤賣茶水。四兄弟中的李振榮,廚藝地道,人送外號“廚子李”。義和軒主要在他的精心經營下,飯菜可口、價格公道,生意逐漸做大,門面也增加到2間,店堂擴大到6間。為了使雇傭的伙計有個落腳休息的地方,義和軒被擴建成一座木質結構兩層小樓,從此得名“小樓”。義和軒為“小樓”,時間一長,“義和軒”無人提及,“小樓”則為人所共知,店主干脆就掛起了“小樓”的招牌。
話說這李振榮專心經營小樓生意,天天潛心研究菜肴,以致廚藝精進。后來,他利用北運河盛產鲇魚的有利條件,發明了燒鲇魚這道菜。根據《北京志·飲食服務志》的記載,制作程序是這樣的:捕撈鮮活鲇魚,活剝去皮,切掉頭尾留中段,或連刀,或切塊,先用料酒煨好去其腥味,再用淀粉裹底,然后用香油紅燒,經過“三蹲”、“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