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浙江新聞網 時間:2010-05-21 點擊:點擊:
在杭州,吃膩了豪華大餐,見慣了金貴的山珍海味,不少人反倒開始懷念起深埋于市井、價格親民的小吃來。許多草根小食無需刻意宣傳,單靠著食客們的口口相傳就撐起了幾十年的招牌。 不少人詫異,為什么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對杭城的市井美食如數家珍?為什么有不少門外漢沖入餐飲業商海掘金? 市場調查 在“巴掌店”排隊 等吃隱于市的草根美食 早在1984年,老板阮學科和老板娘俞建濃在湖墅北路上開出了“板凳面館”。25年來,這間15平方米的小屋子算得上是杭城蟄伏年頭最多的“市井美食”之一。店鋪面積小,面條限量供應,價格公道,吃面的人又多,老板的老母親都要親自下廚……幾大因素一匯集,在門外就有了坐著板凳等面吃的長龍。 七八年前,望江門的小龍蝦名聲鵲起。來自江蘇盱眙的“舶來品”小龍蝦,撐起了胡雪巖故居前的“小龍蝦一條街”。正是那時,杭城食客才知道小龍蝦有別于大龍蝦的鮮美,大批食客結隊奔向杭城各個美味的“角落頭”。 “杭城無名美食小店太多了。在望江門,食客用燈籠來識店名。像我家的龍蝦店沒有名字,就在門口掛上一盞紅燈籠。”7年前,王曉靜家的龍蝦店在望江門“登堂入室”。經歷了歲月,即便店面更換了,卻始終無法改變龍蝦食客的熱情勁兒。 王曉靜已經記不清“巴掌店”的16張桌子一晚上要翻桌幾次,門口候位的隊伍有多長,一日要準備幾百斤的小龍蝦。無奈客人太多,王曉靜和另一家名為“小鳥鰍鰍”的小店“聯手”。一家專做龍蝦,一家做小炒,一趟生意兩家賺。 還記得,西湖電影院邊一個晚上賣出幾千塊的胖大姐臭豆腐,教場路幽暗廚房里方大伯家的鯽魚湯?多年來,散落在杭城街頭巷尾的黃毛鴨腳粉絲、西施餅、老頭兒油爆蝦、次塢打面等等草根美食,被一代又一代的食客攢集并發揚光大。 不少食客說,這就是市井美食的真諦——無論西裝革履還是背心涼拖,想要食得美味,就必須忍受擁擠嘈雜的環境,按照規矩預約、排隊。
隨時了解最新穆斯林資訊、暢享正宗清真美食
獨具當地特色的分站,更權威更貼近生活
C.DU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