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2011-07-29 點擊:點擊:
經過改進用醬油炒,品種增加了蝦仁、三鮮、苜蓿、雞丁等各種口味。并分四季加入不同的佐料如:蒜苗、青豆、芽豆、黃瓜、紅蘿卜、青蒜等菜蔬,炒出的疙瘩口感清爽,可口香而不膩、深受廣大食客歡迎。同時增加了各種炒菜,如河間爆肉、焦炒咯吱、糖醋里脊、滑熘雞片、醋熘肉片等時令菜肴。由于炒疙瘩在色香味方面獨樹一幟,又是主副食合一,價格便宜,成為了當時老北京聞名遐邇的一道傳統風味小吃。一些社會名流慕名而至。
1933年由兄弟馬東海經營《恩元居》,在原址東邊大李紗帽胡同開了一個分店,開始分東、西《恩元居》,俗稱“東柜、西柜”,經營同一品種,到1956年公司合營《恩元居》隸屬于宣武區飲食服務公司,由于后繼無人、經營慘淡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就徹底消失了。
2006年3月老北京小吃協會發起人侯嘉先生主動找到了《恩元居》創始人馬東峰的后代馬振國先生,希望重新振興《恩元居》老品牌,在馬家全體人員的努力下《恩元居》加入了老北京傳統小吃協會。并在協會倡辦的什剎海“九門小吃”內開始了經營,還特意從老家請來了當年《恩元居》老廚師操作。至此消失了近半個世紀的《恩元居》品牌終于回到了北京人身邊。《恩元居》的后人們將繼承老一輩的優良傳統,發揚“誠信經營”的美德,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