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甘肅網-蘭州日報 時間:2014-07-31 點擊:點擊:
資料照片
已有近百年歷史的牛肉面,是蘭州的一張名片。它價廉物美、方便快捷,不僅在國內飲食行業享有盛譽,甚至漂洋過海,香飄萬里。
然而,曾經的蘭州牛肉面館普遍店面狹小,衛生條件差,經營模式單一。經過10多年的發展,如今走在蘭州街頭,你會發現大部分蘭州牛肉面館已經大為變樣:店面氣派了,衛生條件好了;品種多了,口味創新了;原來“過午不候”,現在24小時服務
……
一變:店面氣派環境大變樣
去廣州發展的李松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蘭州。“想吃啥?”剛下飛機,接機的幾位朋友打算好好跟李松聚一聚。“牛肉面,最想吃的就是牛肉面!”離開蘭州多年,李松除了想念家人、朋友,最牽腸掛肚的,還是那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面。
車停到了北濱河路東段,一處仿古建筑出現在了李松眼前:金黃色的琉璃瓦屋頂、彩繪雕刻的花飾檐口、精美的磚雕門柱……“這里有牛肉面館嗎?”李松詫異地問。朋友們用手一指,門頭正中赫然掛著“中國蘭州牛肉拉面館”的招牌。
走進餐廳,李松更為驚訝,寬敞的大廳,整潔的就餐環境,面館的墻上,張貼著有關牛肉面歷史的照片。一碗面、一份肉、一碟小菜,一清、二白、三紅、四綠……碗還是那個“牛大碗”,味道還是那個熟悉的味道,可這環境、這檔次、這服務真是讓李松吃驚不已。
“變化真大,蘭州牛肉面館原來都是小館子,沒想到現在這么氣派……”在回蘭州之前,李松對牛肉面的記憶仍停留在十多年前:那時,大部分牛肉面館只有二三十平方米,五六張桌子,十幾把木頭凳子。高峰時,很多人端著碗,蹲在路邊吃,吃完后碗就放在臺階上,地上到處油膩膩的……
有人曾經這樣描述過蘭州人吃牛肉面的場面:每天早上或者中午,蘭州大街小巷的牛肉面館里總是擠滿了人。不論是大學教授、機關干部、城市白領,還是務工人員、街頭小販,他們或開著高級轎車,或騎著摩托、踩著單車,或是走著來。室內坐不下時,他們有的靠在墻腳,有的蹲在油乎乎的水泥地上,有的坐在馬路牙上,手里捧著大瓷碗,剝著茶葉蛋,腳下踩著白紙巾……他們這樣“鐘情”的飲食不是人參,不是燕窩,而是幾塊錢的“牛大碗”。
如今,蘭州牛肉面館的發展變化,不僅是像李松這樣離開蘭州多年的游子感受明顯,就連經常生活在蘭州的市民,也感受到了牛肉面館快速發展的歷程。人們最直觀的就是,牛肉面館氣派了,檔次提高了,就餐環境更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二變:口味創新經營模式多樣
有人說:“蘭州的早晨,是從牛肉面開始的。”的確,價廉物美、方便快捷的牛肉面成了蘭州人的“最愛”。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面,從拉制到出鍋,不到2分鐘時間。清亮的肉湯、鮮嫩的蘿卜、紅紅的辣子油、撲鼻的香味,一碗面下肚,讓人神清氣爽。
如今,經過不斷創新,蘭州牛肉面也是適應時代,花樣翻新,一些口味獨特的蘭州牛肉面正在悄然走俏。“師傅,下個三細,酸菜的!”——很多牛肉面館推出了“酸菜牛肉面”。一般而言,酸菜牛肉面比傳統牛肉面價格要高1元錢,但還是受到很多人的喜歡。“這種牛肉面迎合了很多蘭州人喜歡吃酸辣的口味。”靜寧路一家牛肉面館的調湯師馬強說,牛肉面主要靠回頭客、熟客,但口味不創新,很難拉住回頭客。
“創新”是這些年蘭州牛肉面發展中最常提到的詞。蘭州交通大學教授孟憲剛在其編著的《蘭州拉面》一書中提到:傳統的牛肉拉面,由于其早年的發展主要以家族式經營為背景,當時所謂的“發展”有兩個模式,一是長輩傳給下一輩,輩輩相傳,二是由師傅傳給最得意的徒弟。從真正意義上講,他們不屬于“發展”的范疇,只是以“繼承”為主。這些年,隨著競爭加劇,人們需求的多樣化,蘭州很多牛肉面館經過長時間的資本積累之后,大部分都推陳出新,還拓展了經營模式。
多年前,蘭州牛肉面館有一個慣例,那就是“過午不候”,既每天營業到下午一兩點之后便打烊了。如今,在蘭州街頭,很多牛肉面打出了“24小時營業”的招牌。7月8日凌晨1時許,記者在武都路的厚糧牛肉面館看到,前來吃牛肉面的人絡繹不絕。經營者告訴記者,起初,24小時營業并不被人們看好。但如今,很多人晚上應酬之后,甚至打車前來再吃牛肉面,“大魚大肉抵不過一碗面實在”。還有一些下了夜班的職員,或是出租車司機等都是常客,由于別的大酒店都下班了,晚上提供牛肉面可以說是錯時經營。
“牛肉面館這么多,經營模式不創新只有死路一條。”金昌南路一家牛肉面館負責人稱,他家經營牛肉面20多年了,前些年只想著開好一個店就行了。但隨著成本上漲,靠薄利多銷的牛肉面館規模如果太小,根本就沒有贏利空間。為此,他和弟弟從3年前開始,在蘭州發展連鎖、加盟店,提升檔次,創新口味。幾年下來,效益非常明顯。從原來固步自封的小面館轉變為餐飲公司,發展連鎖、加盟店,這種發展變化,在蘭州十分普遍,比如金鼎、東方宮、安泊爾、金強、雙裕等一些牛肉面企業,正在步入標準化、品牌化、連鎖化、產業化的發展之路。
蘭州市商務局公布的有關數據顯示,在蘭州,牛肉拉面館有數千家,每天有近百萬人享用牛肉拉面。除去蘭州,全國各地的蘭州牛肉拉面館已經發展到5萬多家,從業人員達到幾十萬。
三變:政府引導成為全國品牌
近年來,蘭州市高度重視牛肉面的發展,把蘭州牛肉面作為品牌產業來培育。省上和國家各有關方面也是鼎力支持,有力地推動了蘭州牛肉面在全國的快速、健康、有序拓展。2010年,蘭州牛肉拉面迎來了兩件大事:3月,蘭州牛肉拉面商標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注冊成功;7月,中國烹飪協會正式命名蘭州為“中國牛肉拉面之鄉”。隨后,蘭州牛肉拉面評定委員會積極響應,向首批100家牛肉拉面經營企業頒發了有統一“牛頭”標志的注冊商標,要求經營者將商標統一懸掛在店內顯眼位置。
2014年7月7日,首屆中國·蘭州國際拉面博覽會在蘭州體育公園文化廣場拉開序幕,活動持續到7月20日。此次博覽會由甘肅省商務廳、蘭州市人民政府主辦,蘭州市商務局、蘭州牛肉拉面行業協會、蘭州飯店與餐飲協會、蘭州烹飪協會承辦,博覽會在跳出蘭州地域限制的同時,已經實現了提檔升級。政府的大力支持,讓蘭州牛肉面迎來了絕好的發展機遇。這些年來,蘭州的一些牛肉面企業的分店遍及全省,一部分輻射全國很多城市,有的甚至漂洋過海,發展勢頭迅猛。
如今,就連外地人來蘭州,也一定要嘗嘗正宗的蘭州拉面。蘭州當地人招待外地客人,牛肉面也是必不可少。一些旅行社的行程里,品嘗蘭州拉面也成了固定安排。環境變好了,檔次提升了,口味創新了,經營模式拓展了,品牌打出去了……10多年間,蘭州牛肉面發生了驚人之變。一碗面,不僅成了一座城市人們的恒久情結,也成為世界各地朋友們的永久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