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2014-10-10 點擊:點擊:
北京涮羊肉,幾乎就是火鍋的代名詞。但如果告訴你,涮羊肉并不是火鍋,你是否會驚訝?羊肉進鍋后涮出的沫子,也并不是我們理解中所謂的血水,而是從羊羔剛出生時開始吃的第一口食物就已經產生的東西。小編帶你認識真正的涮羊肉。
火鍋是把食材倒入鍋內,待其煮熟后食用,這更像是燉的做法。涮肉則是筷子不離手,夾一兩片肉,放在滾開的水中,大約十秒鐘之后,就可取出食用。無論是蘸小料,還是直接吃,都能品嘗出羊肉的鮮味,以及肉質本身的甜度,這也就是涮肉更加強調白水清湯的原因。
需要明確是,并不是任何地方產的羊肉都適合涮肉。全國各地,東西南北都有草場,都在養羊,但是真正適合涮肉的,只有兩個地區。一個是寧夏固原鹽池出的灘羊,另一個是內蒙古錫盟的藍旗羊。這都是因為當地的水土關系。寧夏羊吃的是沙棘和野韭菜,喝的是黃河水,土質里的微量元素適合羊吸收,能夠分解羊膻味,更有利于羊肉肉質纖維的細化,所以口感很好。內蒙的羊吃沙蔥,喝的也是黃河水,所以出來的肉也同樣鮮美。
涮羊肉時出現的沫子,有人說是血水,其實這和羊攝取的食物鏈有關,如果食物鏈本身沒有污染,出來的肉也就少了許多最終變成沫子的雜質。
雖然很多涮肉館里都在菜單上印著羊肉,但是當你看到菜單的時候,卻發現上面寫著的不是羊肉,而是一些和“羊”沒有關系的詞,最典型的就是“上腦”。其實它并不屬于最適合用來涮的羊腿肉,而是脊椎末端接近腿部的一塊兒肉。雖然可以涮著吃,口感也不錯,但最好的吃法是做蔥爆羊肉,或者是用來烤制。因為那個部位的肉比較膩口,在爆烤過程中,能夠把一部分脂肪分解,轉化成肉香。
說起來,和其他火鍋比起來,北京涮肉更應該歸類到精致美食的行列,因為它強調原材料,強調對于食物的品味,而非簡簡單單的吃哦!